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重新認識宋代歷史

http://www.CRNTT.com   2011-10-15 08:31:33  


 
  古今社會之變

  如果把宋代放到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可以看到它經歷著一個重要的社會變遷過程逐漸走向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

  錢穆先生曾說:“論中國古今社會之變,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體可稱為古代中國;宋以後,乃為後代中國……政治經濟、社會人生,莫不有變。”日本學者佐竹靖彥把它概括成是社會構造的變化,中國從以農村為主導走向以城市為主導;也是文化狀態的變化,從宗教氣氛很濃,走向一個學問上生機勃發的時代。

  一、經濟運行方式改變宋代沒有國家分配土地的制度,土地買賣流轉頻繁。官府熱衷於審核土地買賣契約、租佃契約是否齊備。財富流動迅速頻繁,“賤不必不貴,貧不必不富”。

  自古認為務農才是“本”,宋人卻提出士農工商皆本業。11世紀前期,非農業稅所占的比重,第一次超過了農業稅。法國漢學家謝和耐說,在上層精英和民眾集團之間,出現了一個非常活躍的階層,就是商人。他們不僅促進都市商業的繁榮,還使商業的觸角延伸到了農村。唐天寶年間一年鑄錢大約32萬貫,到宋神宗時期已經多達500萬貫。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是在北宋出現的。

  美國學者郝若貝有一篇文章談到宋神宗時期,中國的鐵產量在7.5萬噸到15萬噸之間,相當於1640年英國鐵產量的2.5倍到5倍,可以和18世紀初整個歐洲的鐵產量14.5萬噸到18萬噸相媲美。

  二、化民成俗的教育唐代學生因父祖官位高低不同,進入的學校就可能不同。宋代官學充分淡化了學生的身份背景,即便是艱難謀生的下層百姓,也要每日積攢一二文錢,讓兒子將來有機會入學。宋代的書院是對官學的補充,書院提倡獨立於選士、取士的教育理念、學術思想和人生價值。在宋代,科舉落第者或聚徒講學,或影響公眾事務。蒙學不僅教兒童識字,最關鍵的是把儒家的理念、價值觀、核心思想變成現實的社會規範,傳達到百姓中去。

  三、都市景觀的變化唐代長安城格局井然、尊卑地位呈現鮮明。開封、臨安卻沒有分隔整齊的坊、市,而是一種街市狀態,官府、民戶、商家相互混雜。開封海納百川,城內有各種宗教活動場所。群眾喜聞樂見的戲劇、曲藝表演等市井文化,在瓦子(瓦舍)、勾欄中展現雛形。

  如果把宋代放到中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唐到宋經歷著一個重要的社會變遷過程。如果予以比較簡潔、明確的概括,或許可以歸納為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它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獨到建樹,它對於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與牽動,使其無愧為歷史上文明昌盛的輝煌階段。

  (此文系作者為部級領導幹部所作歷史文化講座,有删節)

  作者:鄧小南,1950年生於北京。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史專業,1985年獲得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1997年7月被聘為教授,1998年任博士生導師。主要著述有《宋代文官選任制度諸層面》、《課績.資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側談》、《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現任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中國史學會理事等職。

  2011年09月26日07:4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