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讓溫州信貸危機自生自滅吧

http://www.CRNTT.com   2011-10-11 11:40:35  


 
  溫州金融機構今年1至8月已超負荷放貸585億元,中小企業不差錢

  從溫州統計局的數據也可以發現當地銀行對企業的信貸傾斜。至8月,溫州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7126.59億元,同比增長21%。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5930.39億元,同比增加746.5億元,增長14.4%。據此,金融機構存貸比為83.22%,嚴重超負荷經營,違反了75%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規定。也就是說,金融機構吸收了100萬元存款,按法律規定最多只能放貸75萬元。按8月末溫州市全金融機構7126億元存款餘額,只能放貸5345億元,8月末已經超負荷放貸585億元。如此超量的貸款不在企業手里,又能在哪裡呢?

  由此再來審視包括正在申請的600億專門融資貸款、中小企貸款利率不超過30%、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等政府最近出台的一攬子救市政策。不難發現,以開放中小企業融資為主旨的相關政策基本可以算是開錯了藥方,因為溫州大部分中小企業從來就不缺錢。

  ■ 投機生財:“什麼賺錢炒什麼”風險自擔

  信貸資金偏離實業,流向房地產和高利貸兩大“炒錢”領域

  某種程度上,溫州中小企業借高利貸的不多,但把本來用於實業的資金拿出去放高利貸的卻不少。有專家估算今年溫州共計有7353億元的社會融資總量,但預計僅僅有500億的財政收入。這也就是說,溫州人每借1元錢,只能夠相應產出0.4元的GDP,或者說為規模以上企業創造0.54元的產值,或者說實現0.027元的利潤。資金效率使用之低除了說明當地企業有錢不會花之外,還隱藏了一個信息就是,信貸資金已經偏離實業,流向收益更高但無益於整個經濟產值的“炒錢”領域。

  據了解,溫州信貸資金基本上流向兩個方向:第一,高利貸。溫州多家擔保公司的資金來源一般是企業。企業從銀行融到的成本1分,高利貸收益3到5分很自然,所以企業從中牟利。第二,房地產。溫州的房地產企業,很多是一個項目背後10幾個,甚至幾十個股東,這些股東的錢都來源於實體企業。在溫州2010年百強企業名錄中,除2家房地產公司和6家建築公司外,其餘40多家製造企業無一不涉足房地產開發。

  政府再擴大放貸規模等於用納稅人和存款人的血汗為投機者買單

  在此基礎上產生的高利貸也好、跑路也好,其實屬於民事糾紛,跟政府一點幹系都沒有,因為政府從來沒有倡議或鼓勵過民間借貸。資金斷裂引發的社會秩序混亂,政府有責任管理,但不是以金融的手段。如果把這些事全都包攬在自己身上,償付資金是絕對不夠的。據里昂證券的民間借貸調研報告稱,溫州的民間未償貸款總量可能已經高達8000億元到10000億元,由於一些本地企業開始破產,估計今年大約有10%~15%的未償貸款將會變成壞賬。如果政府要強出頭,但只會增加銀行壞賬風險,到頭來是用全國納稅人和存款人的血汗為一地的投機者買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