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任劍濤:現代國家建構的文化根基

http://www.CRNTT.com   2011-11-28 14:51:12  


 
  所以另外一個偉大的德國學者馬克斯.韋伯出現了,他的《經濟與社會》這部偉大著作堪比馬克思的《資本論》。這部著作馬克斯.韋伯深受卡爾.馬克思的影響,最初也準備從歷史唯物論經濟性的力量來進入現代國家、現代社會的理解,及進行相應的理論建構,但後來馬克斯.韋伯發現了卡爾.馬克思理論上的基本弱點,即把所有的力量都融進經濟力量或借助經濟力量來做統一的解釋,這是兩個趨向:一個是經濟決定論,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另一方面是把經濟力量作為解釋文化和政治力量變遷的動力基礎。這兩種解釋都有它的偉大貢獻,但都有它的重大缺陷,把政治力量和文化力量、經濟力量互相牽扯在一起時,發現不了統治人類的政治秘密,所以馬克斯.韋伯後來通過理性“解除神魅”的現代建構,而把現代建構的統治力量本身的政治結構以一種理性建制分解為:魅力型、傳統性和法理性的政治建構。這樣的一種政治建構第一次使我們用三種視角來審視、理解、貫穿現代國家興起中的不同力量。這是兩個偉大的德國學者啟發我們審視現代國家實際上應該有三個向度,而不是一個向度。作為現代國家在1492年以征服的經濟力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展開的現實建構和1215年英國大憲章開啟的現代分權制衡的國家建構,這是兩個過程,一個是經濟力量現實推動,一個是政治理念的政治推動,因而現代國家建構的政治史比經濟史要源遠流長,這是卡爾.馬克思解釋的局限性。正是這樣一種雙重力量推動,現代國家正式在18世紀啟蒙運動當中做實了之後,我們對它的理解必須要有三重歷史視角:

  一是1215年以來的政治史視角,現代國家建構最主要的是政治史視角,因為我們理解的是國家,不是理解的經濟生活和人類關於資源的交易和配置的方式,如果我們去理解人類交易和資源的配置方式,那麼市場經濟就變成決定性了,這是我們現在理解現代國家尤其是經濟學帝國主義興起興盛之後我們理解國家的基本徑路,因為經濟學已經把傳統政治學的領域給占據了80%、90%,公共選擇理論基本上是以經濟學來解釋國家的興起和國家的綿延。但今天我們從現代國家自身的政治結構建構出發,它的歷史是來自於現代市場經濟力量根本沒有興起的1215年,來自於古典經濟利益分配、貴族和國王如何建立分配機制的權力性信任關係而結成的大憲章,因此政治史的現代國家建構遠遠要比經濟史的現代國家建構要綿長。

  二是經濟史的現代國家建構歷史也是極端重要的,重要在於經濟力量是現代國家真正興起的現實推手,1215年有了大憲章,有了分權制衡的結構,我們依然還是在中世紀的神、人關係裡,神定法和人定法,自然法和實在法,在這樣的關係結構裡來談論我們的政治建構的,因而那種國家還不能夠成為現代國家,而現代國家是經濟力量和政治力量相互扣合而有現實政治關係和經濟關係塑造成功的。

  三是我們要強調與我們今天講座主旨密切相關的“現代國家審視的文化史結構”,作為文化史的現代國家的興起。作為文化史的現代國家的興起關鍵指的是什麼意函?第一,為什麼有些價值觀念尤其是文化基本價值觀念在一些國家有如此深刻廣泛而持續的影響力和大眾信念?比如說對限制權力的西方信念來自於哪裡?為什麼人人都相信?另一方面我們現代國家產生後為什麼有些國家對於限制權力的文化價值信念從根心深處表示質疑?比如中國人寧願依附權力也不去花工夫對抗或限制權力,這是文化信念。所以作為文化史的現代國家首先在價值信念上來說為什麼要能夠構成作為一部作為文化史的現代國家建構史。

  第二,為什麼分權制衡的制度結構能夠成為一種政治制度文化,刻骨銘心的成為我們由羅伯特.貝拉(著名的社會學者)《心靈的習性》裡面所強調的“對分權制衡已變成我們心靈的習性,乃至於我們人人都警惕一個獨大的權力為什麼我們在內心深處如此的反感”?這是文化的習性。這樣的文化習性作為一個現代國家建構史的文化史界面,對中國人來說也是要深刻理解的,因為我們恰恰在這方面也沒有深刻的政治制度習性,我們深刻的政治制度習性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到今天也是如此。

  第三,生活習性,為什麼一些國家政治文化如此泛濫以致於像中國這樣的國家,一個北京出租車司機可以娓娓道來政治常委發言的口氣,模仿得惟妙惟肖。但公共政治沒有人參與。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要強調審視現代國家三種歷史角度不可缺少,這是馬克斯.韋伯對我們進行的理解現代社會的最好的方法論指示,遠遠超出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對於我們理解現代社會的方法性效用,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在區別現代國家建構的三個審視角度後,我們要強調現代國家建構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為建構現代國家聚集文化資源的努力這兩個角度包含了作為文化史現代國家建構的不同指向,這兩種不同指向我作一個簡單的分析。作為現代國家建構的歷史文化傳統是指已經成為繼承歷史、過去歷史的,已經進入記載的,在書本裡可以閱讀,通過我們的歷史想象,經過沉累的歷史觀,一代一代通過我們對過去歷史的幻想來構造出一部我們現實人所理解的歷史(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的說法與)。這樣的歷史文化傳統作為過去式的形態對於現代國家建構會有什麼影響?由於我自己深受文化結構論的影響,所以我不得不用結構主義的方法來做分析,不同意的朋友等會可以批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