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台灣競爭力論壇:馬與蔡誰執政能力強?

http://www.CRNTT.com   2012-01-06 00:32:28  


 
  政府應致力於扭轉產業結構

  2008“六年國發計劃”致力投入發展“兩兆雙星”產業作為出口引擎,這些項目投資佔製造業的七成以上;不過,其所創造的附加價值卻僅佔製造業之四成、所雇用的員工不及三成、所繳納之間接稅賦5%,顯示其投入與產出間存在極大落差。其次,則是長期以來出口對促進台灣經濟成長之貢獻有不可磨滅之地位,但是出口所需要之原材料進口卻也隨著增加。依據產業關聯分析,2006年較1996年增加的出口金額之中,其進口高達六成,相對所創造之附加價值僅佔四成,顯示多年以來政府所推動的原材料、關鍵零組件產業發展,無法滿足快速出口增加需求。

  2000年全球網路泡沫崩潰,是台灣製造業發展的關鍵;但是,此一期間政府忽視國際環境變化,仍迷信大力投入發展資通科技代工產業,終於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中品嚐其苦果。其次,則是自1990年代起服務業取代製造業,是台灣產業發展的核心,而且是增加就業機會的主軸。但是,過去10年以來服務業勞動生產力每年平均增加不及2%,遠不如製造業的4%,導致其所創造的實質附加價值佔GDP之比重不增反而下降。加上受到相關法令限制,亦讓服務業國際發展相對落後,造成國際收支一直呈現入超,已成為影響台灣經濟成長之原因所在。

  扶植中小 補助弱勢 減少落差

  台灣中小企業之中存在不少體質健全、潛力雄厚,甚至具有關鍵技術或身懷創意設計能力,可以培育成為國際級核心型中小企業,在其產業供應鏈或價值鏈中佔有重要地位。台灣此類中小企業雖家數或許僅有數千,惟一旦琢磨成功,不論在促進產業技術升級,或是在創造就業機會,其對台灣社會經濟之貢獻,實是難以言喻。

  許多中低教育階層與體力勞工族群被迫面對經濟或產業結構調整所引發的失業危機,相對其所得水準因個人工作職能條件相異而擴大差距,使得貧窮家庭不斷增加。面對經濟與產業環境不斷改變,解決青年就業問題,並非僅是大幅鬆綁勞動法規,而是更加需要如何形塑更良好的投資環境,俾讓企業願意增加投資,進而擴大提供就業機會,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改善工作貧窮現象。

  近年各種教育制度改革,並未有效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子女因而可以獲得上進之路,反而成為富裕家庭子女有更佳的就讀機會。這些來自弱勢家庭子女為了繳納頗高昂的學雜、生活費用負擔,必須選擇不斷打工,俾以輕減家庭經濟負擔壓力,無形之中更加不易培養其競爭能力,形成惡性循環。

  長期以來,台灣區域經濟規劃不夠週延,使得產業發展失衡,導致城鄉不均擴大,造成貧富差距惡化。未來若無較前瞻性、突破性的均衡城鄉發展策略或公共建設計劃,針對這些發展較落後的縣市協助其改善經濟基礎,在M型社會發展趨勢下,恐將使得城鄉之間貧富差距日益惡化,不但造成“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現象,更可能危及台灣社會安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