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秋風:有傳統,才有現代

http://www.CRNTT.com   2012-01-11 15:47:24  


 
  由此我們可以解釋錢塘江以南經濟發達的現象。傳統上,這些地區的市場制度就最為健全。上個世紀中期,權力控制、計劃經濟的大浪鋪天而來。北方地區完全被改造,但借助於較為緊密的傳統組織,錢塘江以南地區部分抵制了這種制度扭曲。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集中控制權力略有鬆動,這些地區的市場傳統就強勁反彈。從這個意義上,中國的市場化不是經濟學家引入的,也不是政府發明的,而是民眾自發恢復的。 

  而相對完整的傳統觀念、規則、制度,又為市場秩序形成、擴展提供了條件。人們都知道,在溫州,私人企業家的借貸手續是非常簡便的,因為,金融禮俗已經深深地刻在人們心靈中,每個人都知道它,也會約束自己遵守它。如果不遵守,他將會遭到嚴厲懲罰。換言之,借助於以儒家價值為基礎的種種制度、觀念,人與人之間具有較高程度的信任,而這可以大大地降低交易成本。 

  錢塘江以南的社會治理,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向傳統回歸:宗族公開活動,並紛紛恢復或重建祠堂。由此,在這些地方形成了兩個治理體系共同治理的格局:一方面是依托於法律的村委會,另一方面是扎根於習俗的“老人會”或者“理事會”。前者是上級政府支持的他治組織,後者是民眾自發認同、支持的自治性組織。雙方會理性地分配權力,盡可能合作。尤其是村委會通常不敢濫用權力,因為,一旦與老人會發生衝突,未必能贏。這樣的合作架構也部分馴化了村委會,他們會約束自己,而較為積極地向社區提供公共品。 

  這樣一種複合型治理架構,讓錢塘江以南鄉村社會的治理遠遠優於北方鄉村。在北方鄉村,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基本上不再存在傳統的宗族組織,而除此之外,村民幾乎不可能自發組織。沒有組織的村民,對於村委會濫用權力的行為是無可奈何的。 

  當然,隨著城市化,人們熟悉的傳統鄉村組織必然發生變化。但迄今為止的事實至少證明了:傳統絕非現代化的障礙,而是健全現代化的通道。反傳統就是在拆現代化的牆角。今日中國人所面臨的問題,恐怕就是基於儒家價值,重構現代制度。這聽起來有點矛盾,但社會變化的理性之道本來就是孔子所說的,“因”中有所“損、益”,全盤重建只能是全盤破壞,而不可能有建設。

  來源:2012年01月07日08:32華商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