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香港反對派藉“本土意識”作怪

http://www.CRNTT.com   2012-01-26 09:40:58  


 
  有人甚至罔顧香港的法治精神。

  例如,香港有一家立場同情甚至支持反對派的平面媒體,在1月10日,居然刊登這樣的資料──一名在港出生的嬰兒,從入讀幼稚園至大學畢業,保守估計需耗費香港納稅人115萬港元。言外之意,人數越來越多的父母為“雙非”在港出生的兒童,將耗費香港納稅人何等巨額的金錢!

  然而,根據現行法律,父母為“雙非”在港出生的兒童,與父母都是或一方是香港居民在港出生的兒童一樣,都是香港居民,都可擁有香港永久居留權。他們在香港“打預防針”、入讀香港幼稚園進而逐級升學至大學,是他們作為香港居民以及今後成為香港永久居民所應當享受的權利,怎麼可以因為他們的父母是“雙非”而加以歧視?

企圖掀起“恐內症”

  是否需要修訂現行相關法律以不再讓父母為“雙非”在港出生的兒童繼續獲得香港永久居留權,這是一個可以討論也具爭議性的問題。但是,在這一相關法律未修訂前,對父母為“雙非”在港出生的兒童應與其他在港出生兒童一視同仁。任何特別針對父母為“雙非”在港出生兒童的言論都必須十分小心,否則,就會跌入歧視而不合法的陷阱。

  特區政府必須做的是,充分協調各項社會設施的建設,尤其是醫療和教育設施的建設,以滿足所有香港居民的需求。當然,也需要適當控制內地孕婦到香港分娩的人數。

  香港社會尤其負責任的媒體應該做的是,監督特區政府做好上述工作。有社會學者以客觀的分析證明,特區政府在應對父母為“雙非”在港出生兒童迅速增長所衍生的各項問題上,是過於遲滯了。

  反對派及其吹鼓手借題發揮,企圖在香港社會掀起“恐內(內地)症”,加深香港居民與內地同胞之間的矛盾,強化所謂香港人的“本土意識”,是服從和服務於他們的根本政治目的。

  記得一年前,2011年1月14日至2月10日,香港、廣東、澳門政府同步展開關於《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研究的公眾諮詢。有關諮詢僅僅是關於《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的理念、原則和方向,距離具體可操作的規劃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公眾諮詢的目的正是要收集港澳粵三地居民的各種意見,以幫助三地政府有關部門來共同設計具體規劃。但是,香港反對派政治團體、政治人物及其吹鼓手對於這樣一項初步階段計劃“上綱上線”,污衊香港“被規劃”,叫囂“一國兩制”已被葬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