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看電影在中國是貴族消費

http://www.CRNTT.com   2012-01-29 14:45:30  


 
链接:電影票價攀高逼近警戒線

  2011-11-23 04:08:00 來源: 濟南時報 

  由張藝謀執導的電影《金陵十三釵》最近陷入了漲價的風潮,其制片人張偉平“加料才加價”的言論也引來了眾多非議。而昨日,與《金陵十三釵》同期上映的全球首部IMAX-3D武俠巨制《龍門飛甲》正式對外宣布,《龍門飛甲》不會提高電影票價,不會提高對院線的分賬比例。按照制片方的規定,《金陵十三釵》在濟上映最低票價為35元,這創下了國產片“最低限價”的新高。在關於“最低限價”的熱議中,記者注意到,觀眾聚焦的關鍵不僅局限於《金陵十三釵》的價格,更多的是聚焦中國電影票價的現狀。很多人聯想近年來電影票價,直呼“漲得太快”。業內普遍認為,中國電影目前的票價已經到了警戒線。記者 丁宇

  “最低限價”始於馮小剛

  濟南屬於B類城市

  所謂“最低限價”,更準確的說法是“合同票價”,即片方跟院線簽約時在合同中注明的最低票價,電影院在售票時不能低於“最低限價”。如果低了就由電影院自己掏錢補齊。而在發行方跟影院簽署“最低限價”時,也根據城市消費能力分成了A類、B類、C類三類。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消費高的大都市為A類城市;濟南、石家莊、長沙等省會城市為B類城市;其餘地市為C類城市。A類、B類、C類三類城市的“最低限價”會由高到低依次降低5元。

  最先採用這種“最低限價”發行方式的是馮小剛導演的《手機》,不過,大眾了解到“最低限價”一說,其實源於2010年暑期檔的《唐山大地震》。當時片方華誼兄弟在電影上映前不久,一紙通知告知各院線和影院“《唐山大地震》一線城市最低票價35元,二線城市最低票價30元,其他被稱為三線城市的區域,最低票價25元”。這一漲價通知當時曾引起較大爭議,該片在各地的票價隨之水漲船高。而馮小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回應稱是“無奈之舉”:“限定價格是一種自我保護,就算我們說一張票5元,電影院也會好幾十元地賣,我們定10元,院線跟你結算時就只會是10元。提高限價是和影院的結算數目有關,和消費者沒多大關係。好萊塢大片可以最低限價45元,為什麼我們可以接受好萊塢的電影價格那麼高,不能接受國產片呢?”

  “限價”成了電影行業慣例?

  近年來電影票價節節攀高

  採訪中不少經常看電影的讀者反映,從去年開始,電影票普遍漲價了。而來自業內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以來中國電影發行方跟影院簽署的“最低限價”大面積上調,原先15元到20元的“最低限價”如今上調到了25元到30元。2009年底,《三槍拍案驚奇》、《十月圍城》等賀歲大片在濟南的“最低限價”是25元,而《喜羊羊與灰太狼2虎虎生威》這樣的影片“最低限價”也才15元。但到了2010年,從《唐山大地震》開始,很多大片將“最低限價”提高了5元。2010年年底上映的《讓子彈飛》、《非誠勿擾2》也都調整為30元。2011年初,上映的《新少林寺》“最低限價”調整為30元,而《喜羊羊與灰太狼3:兔年頂呱呱》的“最低限價”也漲至25元。

  其實,有關“電影票價太貴”的話題早已不新鮮。濟南一位影院經理認為,“最低限價”的漲高會直接影響到影院的票價,“因為目前有很多半價的優惠,所以我們影院電影票的價格基本上是‘最低限價’的兩倍,打半價的時候電影票正好是‘最低限價’。以前的‘最低限價’是15元,我們的全價票賣30元,現在有的電影‘最低限價’提高到了35元,我們的全價票就只能提高到70元。一些引進大片近幾年的‘最低限價’一直沒漲,華語影片動不動漲到30元,現在又到了35元,有點誇張。”

  “限價”會不會逐步攀升?

  觀眾有些承受不起

  張偉平、馮小剛等電影人都表示,“最低限價”針對的是影院之間競相減價的惡性競爭,是為了防止票價雪崩,因此並不會傷害消費者利益,最低限價’的設定,觀眾承受得起。”現實真的如此嗎?

  影迷王小姐告訴記者,她了解“最低限價”是從《唐山大地震》開始的,“那時候我表示理解,馮小剛的電影值得一看,比平時多加5塊錢,我不介意。關鍵是現在很多放在其他檔期會‘死’得很慘的電影,也理直氣壯地設立‘最低限價’。現在的問題是,國外大片沒有‘掠奪’觀眾,而國產大片卻來限價。尤其是有些小成本電影,爛片相十足,有什麼資格設定甚至提高‘最低限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