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昂山素季:不能讓懷疑阻止前進的腳步

http://www.CRNTT.com   2012-02-15 11:09:05  


 
  素季的國度

  見過昂山素季的一些人會產生疑問,她的內心是否太過堅硬?據說她的長子亞歷山大對母親犧牲家庭一直心存不滿,而刻薄的批評者甚至嘲笑她一直在固執地堅持“民主聖戰(democracy jihad)”。我也懷疑在她優雅的舉止和人格魅力之後,隱藏著多少無法言說的遺憾和悲傷,但我又懷疑,也許我們的懷疑,僅僅是因為我們走不到她的層次,沒有能力去理解她罷了

  1

  2011年11月底的一個下午,昂山素季站在自家庭院裡,一場茶聚臨近結束,仍不斷有年輕人過來和她談話或者合影。她依舊頭戴鮮花,向每一個人微笑。這次是兩朵黃玫瑰,照例是從庭院草坪中采摘的。她66歲了,身形保持得極好,因為化了淡妝,臉上原有的一點點陰影也消失不見,只有深陷的眼眶提示著她的年齡——然而她的眼睛又是明亮的,當她看著你時,你能感受到目光的力量。

  陽光剛剛好,茵雅湖上吹來小風,草坪邊有張桌子,上面擺著菠蘿汁和各式甜點,有人先離開了,剩下的人三五成群地繼續聊天。“那是緬甸現在最紅的歌手,”昂山素季的朋友U Htin Kyaw遠遠地指著一個女孩告訴我,“那邊,是本地很有名的一個電影演員。”

  不知此景是否讓昂山素季想起牛津的夏末野餐,在離開英國23年以後,這並非常見的場合。僅僅在一年多以前,這還是一塊外人不得踏足的禁地,而當時處於軟禁中的昂山素季,仍是這個國家最大的敏感詞。有一段時間,軍政府甚至不允許人民說出“素季”這個名字,於是人民就改口尊稱她為“夫人”。“兩年前,這些明星不可能來見她,”這次聚會的組織者Myo Yan Naung Thein說,“他們只能在心中默默地支持。但現在不同了,人們迫不及待地要表現出他們對夫人的支持。”

  “你覺得他們是真心的嗎?”我問。

  “我知道他們是真心的,正如他們以前是真心害怕一樣。你能從他們的眼睛裡看出來,那種眼神和他們見到丹瑞大將時的生硬是完全不同的。他們把夫人團團圍住,然後拼命鼓掌,即便是現在的新總統,也得不到這樣的待遇。”

  2

  我們是乘出租車前往“夫人”住處的,出發前,一位華人朋友建議我們離開酒店後再打車,我們也覺得有必要防止“眼線”——出於切身的體驗,中國人乃至華人好像對“解凍”這類的事情總是抱有更多的謹慎。上車後,我對司機說“昂山素季家”,他應了聲“OK”,踩油門出發。在緬甸,每個的哥都知道昂山素季位於茵雅湖南岸的家,雖然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被告知經過這裡時不得減速、不得張望。15分鐘後,我們到達大學道54號,司機猛打方向盤,拐出一個巨大U形後停在目的地門口——以前,掉頭在這裡也是明令禁止的。

  2010年11月,緬甸舉行了20年來首次全國大選,選後一周,政府釋放了昂山素季;2011年3月,國家權力移交給議會任命的文官政府,統治緬甸多年的丹瑞將軍退居幕後。總統吳登盛上台之初宣布將要推行民主,但動作寥寥,“於是我們都很悲觀,”緬甸一家新聞周報的主編U Thiha Saw說,“然後到了8月19日,總統突然會見了昂山素季,這讓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鏡:發生了什麼?”

  這次會面成為緬甸的U形拐點,自此以後,作為走向和解的象徵之一,昂山素季的名字不再是一個禁忌,她的頭像開始出現在媒體頭版和大街小巷,官方媒體對她和NLD(全國民主聯盟,昂山素季領導的反對派政黨)持續20年的攻擊也偃旗息鼓。

  “報紙注册與檢查司”仍然存在,所有報紙在付印前仍須將版面大樣交由他們審查,但審查標準卻大大放寬了。U Thiha Saw的報紙翻譯了著名緬裔學者吳丹敏(Thant Myint-U)在海外“流亡媒體”談緬甸改革的對話錄,居然得以全文發表,“審查部門只改了幾個小地方,其中一個要求是將‘政治犯’改成‘良心犯’,另一處則是將‘軍事獨裁統治’改成‘獨裁統治’。”

  市場化的報章呼籲繼續改革,甚至呼籲釋放更多的政治犯,“只要他們是從‘為了國家好’這樣的基調來談這件事,那麼文章就可以發表。”不止一個記者這樣告訴我。

  “媒體也在不斷地試水,看看底線到底在哪裡。”一位資深媒體人說,“有媒體不送審就發表一些文章,然後就得到停刊兩期之類的小懲罰。”

  2012年1月,吳登盛首次接受西方媒體採訪。“改革是基於人民的願望,”他對《華盛頓郵報》記者說,“人民希望國家保持和平穩定,實現經濟發展。”

  而在仰光,不少人相信改革與阿拉伯世界的變局有關。“丹瑞將軍不希望看到兩種情況,”人權活動家Myo Yan Naung Thein說,“第一種情況,繼任者也是獨裁者,這樣他會忌憚前任影響力並伺機清算;第二種情況,被革命推翻。兩種情況都會威脅到他的性命。”

  在吳丹敏看來,緬甸政改的動因有二:其一是在新的政治體制裡,總統、議會、地方政府、軍隊等機構分享權力,每一方都設法尋求變化,這給了社會更多空間;其二是總統及其他有改革思維官員的決心,他們相信,緬甸的現狀難以為繼,必須找到新的方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