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為什麼要參與救助歐洲

http://www.CRNTT.com   2012-02-20 09:48:27  


 
  1歐洲重債國家大規模實施私有化計劃主動瞄上資金充裕的中國

  有分析指出,以貿易和投資的方式向歐洲輸入資金,可能是中國救助歐洲的途徑之一。事實上,新春伊始,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頻頻出手”的大收購:山東重工3.74億歐元獲得全球豪華游艇巨頭意大利法拉帝集團75%的控股權;三一重工3.24億歐元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廣西柳工斥資3.35億元人民幣收購波蘭企業HSW的工程機械事業部;國家電網以3.87億歐元收購葡萄牙國家能源網公司25%的股份。

  有分析指出,觀察近期以來的一連串交易案,發現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也正在發生以下變化:一是在投資理念上,從新建向併購轉變。二是在收購領域上,開始多元化。由傳統的以資源能源為主,向技術、品牌和營銷渠道鋪開。

  “中國如今擁有全球最大的一些銀行和資源企業。”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亞洲併購業務負責人愛德華.金(Edward King)說,“中國還熱衷於創建全球性的跨國企業,也就是未來的IBM和埃克森美孚。而要實現這個願望,通過併購要比通過企業的自然發展快得多。”

  雖然歐洲領導人一直憂慮一個問題,中國、其他亞洲國家和主權財富基金最終是否會、或者以何種方式向歐元區伸出援手。事實上, 2011年在歐洲金融穩定安排(EFSF)所發行的160億歐元債券中,亞洲投資者購買的比例占到了差不多20%。

  據了解,為了改善財政狀況,事實上以“歐豬五國”希臘、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為代表的歐洲重債國家大規模實施國有資產私有化已經勢在必行,而且已有不止一個重債國家主動瞄上了資金充裕的中國。希臘、西班牙、葡萄牙政府均已同中國政府接洽,希望中方併購、參股其石油天然氣、電力、航空、鐵道、港口、郵政、金融等戰略性企業,意大利等國也正在步其後塵。而有關重債國家的不少相關民間企業也會尋求出售其國內外資產以擺脫困境,其中有一部分資產無疑會成為中國投資者競逐的目標,包括在其母國、第三國的資產,也包括在中國的投資資產,已經宣布的企業併購不過是開始而已。

  而中資企業海外併購不僅幫助當地瀕臨破產的企業“起死回生”,同時為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輸入了新鮮血液。以2010年吉利收購沃爾沃為例,在歐洲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位於比利時根特的工廠不但沒有裁減一名員工,還為當地提供不少就業機會,產銷量較去年同期提升25%,達到27萬輛,創下這家工廠45年歷史的最高紀錄。

  2歐債危機降低海外投資成本中國製造業轉型現最佳時機

  用前不久來訪華的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話來說,今年歐洲經濟,將是“艱難的一年”。經濟運行中存在著重重障礙。

  有人稱,歐債危機於中國而言正所謂危中見機,預示著中國企業的海外收購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有分析者稱,從援歐的方式看,除了購買優質國債,收購歐洲企業資產也是重要一部分。同時,考慮到中國製造業目前轉型升級的壓力,購買歐洲資產也不失為一個絕佳時機。

  據海關數據,2011年中歐雙邊貿易額5672.1億美元,增長18.3%。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最重要的技術來源地,中國已成為歐盟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而同時作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我國政府部門也表示,願意繼續加大對歐洲的投資。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宋泓據此表示,歐債危機讓國際市場流動性捉襟見肘,不少海外企業處於低估值階段,從投資角度來看,是難得的併購好時期。

  “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的確大大改善了中國投資在歐洲的市場准入待遇。”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將歐盟成員國視為一個整體,無論是按流量還是按存量衡量,近年來歐盟都已經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第二大市場。根據歷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數據,2010年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流量已經從2005年的1.8954億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59.6306億美元,占當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8.7%;年末中國在歐盟直接投資存量已從2005年末的7.6801億美元上升至2010年末的124.9689億美元,占當年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3.9%。但從歐共體到歐盟,歐洲在國際貿易界向來以“歐洲堡壘”著稱,對待中國投資的態度中同樣摻雜了太多的猜忌和限制,直到次貸危機陡然升級前夕,默克爾、薩科齊等歐洲大國領導人都曾企圖針對中國投資出台這樣那樣的限制措施。是次貸危機陡然升級迫使歐洲領導人不得不求助於境況相對較好的中國,急劇改變了他們對中國投資的態度。

  同時,危機使得不少歐洲企業陷入困境,其資產定價大幅度下降,流動性緊張,從而迫使企業主動尋求外部投資者參股甚至收購控股權,並顯著降低了中國等外部投資者參與的成本。這回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第二季也必然會發揮類似的功用。

  英國《泰晤士報》猜測中國投資的方向,未來可能著眼於基建、技術和名牌商品。《泰晤士報》披露,最近博柏利服裝公司(burberry)報告其在華銷量增長了30%。瑞士隆巴德.奧迪耶銀行的分析師納塔莉.隆蓋發表報告稱,今後五年,中國人將超過鄰國日本人成為奢侈品牌的頭號消費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