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俄羅斯推行政改勢在必行

http://www.CRNTT.com   2012-03-08 09:38:30  


 
  亞.盧金:政治改革已經開始實施,但其方向與力度取決於總統選舉之後各派政治力量的對比以及整個社會的對改革的呼聲強弱。

  Q:普京一直將“強國、富民、強軍”作為執政目標,宣布參選總統之後,他隨即發表講話,就俄未來的政治、經濟、民生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其中特別提到未來幾年俄每年GDP增長6%—7%。在眼下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本身經濟結構並不合理的俄羅斯將如何實現這樣的經濟增長?

  姜毅:目標是遠大的、抱負是宏偉的。但問題是俄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是什麼,普京未表述清楚。從他的只言片語中,可以總結出三個方向:一是繼續現代化,調結構,增加製造業在經濟增長中的分量;二是增加投資,通過完善基礎設施、設備更新換代等方式拉動內需;三是建立歐亞聯盟,擴大俄在獨聯體地區的市場規模,整合與這些國家的產業資源。

  吳大輝:在經濟轉型、能源經濟軟著陸的背景下,俄羅斯不可能保持經濟的高增長,尤其在轉型之初。普京將不得不面臨艱難抉擇:保增長還是保轉型?如果是前者,就意味著能源經濟的繼續維繫,如果是後者就意味著經濟增長速度的放慢。由於面臨著民眾經濟期許的巨大壓力和選舉中對民眾的政治承諾,在新的任期普京不會進行激進的經濟轉型。

  盧金:俄羅斯要想經濟發展,必須從根本上改善投資環境,但這無法與根本的政治體制改革脫節,必須建立獨立的訴訟機構和代表機構,打擊國家機關的腐敗行為。這些表面看起來是政治層面的東西,其實都事關經濟發展。

俄美在很多關鍵衝突點上博弈

  Q:獲悉普京將重返克宮後,不少西方媒體毫不掩飾失望之情,甚至預判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尤其是俄美關係,將出現“倒退”。真的會這樣嗎?

  亞.盧金: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也取決於西方本身的立場,比如它們同莫斯科的談判能力。需要提醒的事,普京並非“天生反美”,記得“9.11”事件發生後,普京是第一個給布什總統打電話表示哀悼的國家領導人。如果今後普京要推行政治改革,俄美關係會有所改善而不是相反。

  姜毅:世界金融危機發生後,俄羅斯與西方關係只是止住了下滑,老問題並未真正解決。前幾年所說的“重啟”,在相當程度上不過是雙方忙於應對經濟等問題時,故意繞開既有矛盾而已。但隨著西方在一些問題上依然我行我素,原來“裝作沒看見”的矛盾會重新擺上桌面。叙利亞問題是一個例子,伊朗核問題也是如此。

  吳大輝:一般來說,大選年的國家外交往往具有民族主義色彩,對外張力更強。今年恰逢俄美兩國同時進入大選年,這就意味著兩個原本就互為潛在戰略競爭對手的國家必然在外交上彼此指向性更強。美國國內的某些人更希望能夠影響俄羅斯大選進程,讓普京離開俄羅斯的政治舞台。今年的國際形勢波譎雲詭,險象環生,無論是在叙利亞,還是伊拉克,無論哪一個關鍵衝突點的背後都有俄美兩國博弈的身影。為了國內政治的需要,兩國在彼此正面交鋒時都不會輕言退讓。

  Q: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這些年有了長足發展,但是民間始終有兩國關係“政熱經冷”的論調。您認為普京上任後,中俄經貿合作會不會有更好的發展,使其與兩國的“身量”更吻合?

  吳大輝:中俄貿易額在短期內無法實現本質性的飛躍。因為俄羅斯整個的對外貿易額也就是6500—7500億美元。經濟禀賦決定了俄羅斯對外貿易以原材料、尤其是能源出口為主,而俄羅斯的原材料采掘能力和規模是既定的,短期內也不準備放量擴大,畢竟國家要完成由能源經濟到創新經濟的轉型。盤子就這麼大,中俄貿易額受其影響無法出現歷史性飛躍。但是這不意味著兩國經貿“無所作為”,雙方可以改善貿易結構,增加機電產品在兩國貿易中的比重,同時在俄羅斯現代化進程中尋求聯合技術創新的可能性。俄羅斯遠東開發戰略的全面實施,也為兩國區域合作提供了新機遇。

  姜毅:中俄關係發展已經穩定在一定的軌道上,在兩國也形成了一定的社會認知。兩國相互間的戰略需求沒有改變,兩國相互倚重推進多極化發展的趨勢沒有改變。自2000年以來,包括在梅德韋傑夫任總統期間,普京等俄當局主要人物都是中俄關係發展的參與者、政策制定者。因此,俄羅斯領導人變化後,兩國關係有穩定的預期,兩國的合作仍將繼續推進。回顧過去20年就可以發現,俄中關係從沒有因為領導人的變化而出現波折,當然也不會因此使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