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溫和通脹的荒謬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2-04-30 10:19:19  


 
  其一,扭曲了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目的,陷入了“為經濟而經濟”的陷阱。眾所周知,經濟增長的目的是為了改善民眾的生活狀況,提高他們的經濟福利。經濟增長的幅度決定了福利改善的可能空間,但並不代表改善的真實狀況。原因在於在GDP轉化成實際福利過程中存在許多環節,其中會產生遺漏而造成福利損耗與損失。而遺漏與損耗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價格失真所導致的資源配置失當。一旦價格失真,其調節、引導的信號功能會相應弱化,引致資源浪費。最常見的情形就是投入產出效率低,增產不增收。而長時間大範圍的價格上漲,即通脹所產生的福利損失是巨大的。因此,對通脹持寬容態度,就是對侵害經濟福利的行為持放任態度。

  其二,誤讀或輕視了通脹的影響。通脹對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對稱的,通脹對中低收入者會造成嚴重衝擊,其損失比CPI平均數字顯示更為嚴重。價格上漲對不同的人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同的。首先,作為中間商,雖然它們面臨高成本的壓力,但大體上可以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終端廠商,終端廠商可以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也就是說,從生產資料與消費品來看,資本所有者可以將成本轉嫁給消費品買家。其次,中低收入者的恩格爾系數遠遠高於高收入者,他們收入的大部分要用來應對日常消費,而高收入者用於即時消費的占比很低,受通脹影響的程度與可能性要遠遠低於中低收入者。再次,富裕之人在通脹過程中還可能分享財富增值的好處,對衝通脹帶來的財富損失。而中低收入者在這方面基本上是無能為力的,甚至是無緣財富增值的。很明顯,通脹會損害中低收入者的福利,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

  有數據表面,改革開放33年,經濟年均增長9.6%,價格總水平年均上漲5.4%,其中1978年至1999年價格總水平年均上漲7.1%。相對於較高的經濟增長率,這樣的通脹似乎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能忽視的是,30多年來,經濟增長的質量不高,中低收入者的經濟福利改善遠不及總體經濟增長,收入與財富差距呈擴大化趨勢。這些是與長期的通脹具有內在關係的。如果再延續溫和的通脹,等於是延續過去30年的老路。

  其三,持這種觀點的人將通脹看成是經濟增長、經濟發展的助推器,而掩蓋了通脹擾亂價格信號、扭曲資源配置、降低經濟績效的真實後果。通脹的真正原因在於流通中的過量貨幣,以致大量貨幣追逐少量商品形成供不應求假象,結果一部分人為價格上漲而憂心忡忡,一部分人趁價格上漲而擴大投資。這是通脹的經典形態。那種拿“中國將長期面臨"兩個不可避免"的趨勢,城市化進程加快對農副產品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價格上漲不可避免;另外,勞動力工資和環境保護成本等上漲的趨勢不可避免。這些成本遲早都要反映到最終價格上”為通脹的必要性與合理性辯護的做法是沒有道理的。這幾乎就是“成本推動型通脹”、“需求拉動型通脹”理論的翻版,並沒有科學地解釋通脹的實質與成因。事實表明,成本的升降與需求的增減只會引起個別或少數商品價格的變化,如貨幣大增,一定對應著其他商品價格相反的變化。只有在貨幣數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才可能出現由非真實需求引發的普遍的價格上漲。這樣的漲升並不代表真實的需求,而是虛假的繁榮。一旦貨幣增加無以為繼,虛假的經濟活動就會萎縮,乃至停止。原來的欣欣向榮變成一片狼藉。

  其四,撇開斂財、侵吞財富不說,如果通脹變成了達到某些目的的工具而長期存在,那麼它就會發育出“自我循環、自我膨脹”的功能。等待我們的就是兩種結局:第一,“適度”演變成“過度”,即“適度通脹”演變成“惡性通脹”;第二,即使是“適度通脹”,假若其長期存在,日積月累,結果與短時間內的惡性通脹異曲同工:吞噬民眾財富,危害經濟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