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正確研判形勢 著眼長遠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2-07-24 08:12:32  


在當前嚴峻而複雜的形勢下,正確研判經濟走勢對於制定合理的宏觀調控政策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中評社北京7月24日訊/7月13日,國家統計局如期發布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正如市場事先的預計,二季度中國GDP“破八”了,同比增速7.6%,由此導致了上半年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8%。這表明,中國經濟在擺脫金融危機影響後不足兩年又再次滑入低速增長通道。(見表)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文章表示,如果以GDP增長率與通脹率的組合來解讀中國經濟的話,那麼,今年以來的經濟運行特征可描述為:“低增長、低通脹”。顯然,“低通脹”是我們樂於見到的;而對於“低增長”,無論是從中國經濟多年來的增長路徑,還是從人們的主觀感受看,都是我們不願意接受或承受的。由於判斷經濟下行已經超過了預期,近一個時期,各方面的調控措施也已紛紛出台。最突出的是央行在一月之內兩度降息,尤其是第二次降息為非對稱降息加上貸款利率下限進一步擴大,這意味著貨幣政策已經從穩健轉為寬鬆,穩增長的意圖十分明顯。而當前通脹的持續回落也為貨幣政策的運用提供了操作空間。降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刺激企業投資及減輕融資成本。

  考察近年來中國經濟的運行,2009年、2010年中國經濟特征曾經分別被概括為“困難”與“複雜”。那麼。如果說2012年的中國經濟兼具“困難”與“複雜”的特性,很可能是“恰如其分”的。在當前嚴峻而複雜的形勢下,正確研判經濟走勢,對於制定合理的宏觀調控政策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綜合分析,目前的經濟下行是國內與國際、短期與長期、經濟周期轉換與經濟結構調整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平均增長率約10%,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在成功擺脫亞洲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後,在市場化、國際化、城市化等因素的強力推動下,成功抓住了新一輪世界經濟上升周期的機遇,實現了兩位數的飛速增長。中國經濟規模先後超越了英國、法國、德國。2010年中國經濟規模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也達到中等收入國家的水準。從世界各國的增長歷程看,在經歷了長期的高速增長、人均GDP躍過中等水平的閥值後,經濟增長率由高速而轉折為下降已經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許多統計數據也證實中國經濟潛在的增長率已有所下降。基於這樣的認識,“十二五”規劃將未來5年的增長率調低至7.0%。今年3月,溫總理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將今年GDP增長目標定為7.5%。其戰略意義就在於,使增長目標要與“十二五”規劃目標逐步銜接,引導各方把工作著力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

  文章指出,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必須有清晰、正確地判斷。從長期增長趨勢看,目前的經濟增長放緩具有一定的內在合理性。由此,對經濟下行既不能“掉以輕心”,需要採取必要的“穩增長”措施;也不能盲目誇大經濟的下滑,為此再回到4萬億投資的老路上而刺激經濟過頭。在採取調控政策時,不要單純“就事論事”,只著眼於推高增長率,而應當進一步提升宏觀調控的效率,兼顧多個目標。具體而言,調控政策的選擇應該同時考慮以下因素: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