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破解產能過剩難題

http://www.CRNTT.com   2012-08-12 09:29:50  


  中評社北京8月12日訊/隨著房地產紅利、人口紅利和外貿紅利的逐漸消失,中國經濟進入緩速增長通道似乎是難以避免的事實。隨著二季度GDP數據近三年以來首次破八,市場的悲觀情緒也越來越濃厚,於是出現了一些要求政府擴大投資以穩增長的呼聲。但是另一方面,企業的產能過剩問題越來越突出,去庫存化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何在保增長和去庫存之間找尋平衡,是擺在近期中國經濟面前必須要跨越的一個關卡。

  財經網發表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趙曉文章表示,產能過剩的問題在中國由來已久。2004年以來,抑制產能過剩就成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伴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政府出台4萬億的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雖是給當時疲弱的經濟一針強心劑,但副作用卻也明顯,大規模投資導致很多行業形成了大量短期內難以消化的過剩產能。目前,中國製造業平均有近28%的產能閑置,35.5%的製造業企業產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儘管近幾年國家發改委、國資委和工信部關於抑制產能過剩的文件接二連三出台,但效果不甚理想。

  產能過剩原本是市場的正常波動現象。但在中國,產能過剩並不是單純的由市場自發形成的短期供過於求現象,而是摻雜著政府主導投資所形成的長期資源錯配。長期以來,中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主導了大部分的國內投資,很多大型的投資項目缺乏嚴格科學的調查論證,往往是領導一拍板,動輒數十億的項目迅速上馬,導致大量資金投向“高投資”、“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的“三高一低”項目。再者,中國的市場壟斷現象相對嚴重,在產能過剩的行業中,相當一部分由國企壟斷或國企主導,大型國企在信貸、土地、財政等多方面擁有諸多特權,並有足夠的力量和動力去擴大產能以提高政績。尤其是當經濟數據出現一點下滑的苗頭時,政府立刻掄起投資的指揮大棒,老的庫存還沒有完全消化掉,新的庫存又紛至沓來,產能過剩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性的頑疾。若放任不管,將會使得市場預期混亂,影響市場效率的發揮,遏制長期經濟增長勢頭。

  文章認為,破解產能過剩難題,需要正確理解當前中國經濟所處的變化環境。經濟學界的普遍看法是,中國當前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沒有出現嚴重的失業問題,未來中國經濟不大可能重現過去10年平均增速10%左右的高增長階段,而是會進入一個趨勢性放緩的新階段。中國經濟已經從單純追求增長速度和規模向追求增長質量的階段過渡。而表現在產業層面,中國目前更多的需要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升級,而非簡單的總量規模增長。

  政府在新一輪調控政策當中需要擺脫投資依賴症,尤其是在使用逆周期調控工具以支撐短期經濟增長的時候需要比08年更加謹慎。以家電行業為例,連續四年的家電下鄉已經讓很多區域家電產品的普及率提升到90%以上,而未來5年這些產品的更新率幾乎為零,這意味著未來幾年鄉鎮市場需求將大大減少。前一輪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拉動內需政策已經透支了家電行業未來若幹年的增長空間,面對迅速萎縮的消費需求,政府對消費者再補貼的政策效果將大打折扣。另外,在政策紅利刺激下,市場的虛假繁榮讓很多企業加大了對生產基地的投資,很多企業加大了在全國各地布局,但是隨著前期政策紅利正面效應的衰減,國內大量企業出現了產能過剩危機。多出來的產能因為閑置將占壓企業的資金,而資產折舊也會抬高企業生產成本,企業毛利率自然隨之下滑,這對國內很多競爭性的行業發展而言是一種長期隱形的傷害。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