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警惕中國經濟下行中的“忙中添亂”

http://www.CRNTT.com   2012-08-28 08:19:06  


 
  “亂”不得:平衡中的藝術

  文章指出,對經濟面作出積極反應無可厚非,但切不可亂了陣腳。宏觀調控本來存在滯後期和一些內在矛盾,再加上國內宏觀經濟調控的體制基礎尚不完善,最終宏觀經濟調控效果會打折扣。因此,要在評估宏調效果的基礎上再做政策調整,切忌亂中出錯。

  (一)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

  在中國實行財政分權體制後,儘管近些年地方財政自主性不斷增強,但是總體而言自由度仍然有限。很多支出責任履行或公共項目建設是“中央點菜、地方買單”,或者中央和地方共同解決。為了全局目標,中央政府會制定和實施全局性政策。但是,在現有體制下,地方政府出於局部利益考慮,主要政策導向是抓經濟發展。因此,一直以來兩種不同的政策目標導向決定了中央和地方博弈的必然性。例如,為了控房價和管理通脹預期,中央政府不惜動用非經濟調控手段。但是,對一些地方尤其是靠“土地財政”帶來財力進而盤活經濟的地方而言,房價下跌意味著財力增長不可持續,手中可支配財力變少,不得不繞開中央政策制定“土政策”。這同樣表現在淘汰落後產能以及控制地方融資平台的博弈上。

  不過,對一些全國一盤棋的政策,中央需要因地制宜作一些調整。比如保障房建設,少數中小城市的保障房需求量並不大,不需要下硬指標一哄而上;再有教育財政支出達標問題,由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一些教育發達地區可能財力本來就很充足,如果再硬“塞”一個法定支出,很可能造成資源浪費。因此,過分集中與過度分權都不利於調動兩個積極性,需要在經濟起伏時期選擇時機加快改革。這個博弈同樣沒有可套用的公式,需要勇氣去創造。

  (二)“無為而治”與“無所作為”

  市場和政府對經濟的作用都是有限的,都不是萬能的。一方面,由於存在壟斷、外部性、信息不對稱、公共物品,市場會失靈;另一方面,當政府政策或相應集體行動不能改進經濟效率時,就會產生“政府失靈”。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對經濟作用都應該有合理邊界,政府和市場應該相互補充。市場通過價格、供需等市場機制起到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而政府應該通過制定規則、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為市場主體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搭台”。一直以來中國是“大政府、小市場”,因此,政府必須改變主導市場的做法,逐步從“政府搭台”向“市場唱戲”過渡。在市場規律能夠起作用的領域,政府應該“退避三舍”,讓市場“唱主角”,政府主要為市場創造良好競爭環境,促進民間投資和消費,實現“無為而治”。當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但沒有出現明顯“硬著陸”風險時,政府不應直接參與市場競爭,而應優化市場競爭環境,糾正市場失靈。但“無為而治”不是要政府“無所作為”,而是要政府通過打擊非法、違法市場行為規範市場競爭秩序,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同時,通過破除壟斷、理順收入分配關係等改革為民間投資和消費提供寬鬆的便利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