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刺激內需的終極推手——嬰兒潮

http://www.CRNTT.com   2012-09-07 11:08:32  


自1946年起,美國進入長達二十年的“嬰兒潮”生育高峰
  中評社北京9月7日訊/近期中國經濟發展放緩,引發各方關注及討論,日前中國青年網登載專欄作家史律的評論文章“刺激內需的終極推手——嬰兒潮”表示,就中國大陸急劇老齡化的特殊國情來看,參考一下美國在二戰以後的“嬰兒潮經濟”,也許不無益處。全文內容如下:

  近期我們的經濟發展放緩,引來各種議論和擔憂,各路刺激經濟的獻策也紛紛出籠。建議繼續捧紅樓市的有之,建議人民幣貶值恢復出口規模的有之,這些措施無一不帶有重啟通脹、提高生活成本的負效應。其實,就中國大陸急劇老齡化的特殊國情來看,參考一下美國在二戰以後的“嬰兒潮經濟”也許不無益處。

  二戰結束之後,幾百萬美軍官兵解甲歸田,開始過起“老婆孩子福特車”的美國生活。美國經濟隨二戰走出了大蕭條,也給這個時期鑄劍為犁的美國人帶來了養育大家庭的自信。自1946年起,美國進入長達二十年的“嬰兒潮”生育高峰,直到1965年越戰時期才告一段落。從五十年代的嬰幼兒產品和卡通片興盛開始,“嬰兒潮一代”所到之處,投資消費大漲,內需猛增,構成了美國幾十年經濟增長的終極動力。甚至最早進入老齡化、最早出現“兵源荒”“用工荒”的蘇聯之所以在冷戰當中敗於美國手下,也和蘇聯沒有和美國“嬰兒潮”相當的生育高峰來補償二戰人口損失密切相關。

  如果我們追蹤二戰以來美國的幾輪消費和投資熱,從四十年代後期開始,幾乎每一波改變生活方式的經濟大潮,背後都有“嬰兒潮一代”帶動的消費力。五六十年代除了以卡通片和嬰兒食品普及為象徵的嬰幼兒產品和兒童影視熱潮之外,還有人口激增帶來的郊區城市化和汽車平民化這兩大消費新趨勢。七八十年代,隨著受過良好教育的嬰兒潮一代進入青年時代,新一代的電子產品迎來了大規模普及的黃金年代:這個年代普遍升級換代的家用電器包括便攜式錄音機、錄像機、微波爐、電子遊戲機等,辦公設備方面的更新包括計算器、個人電腦、彩色複印機和激光打印機等,通信方面則有線電視、衛星電視、手機等技術逐漸轉為普通消費品。而嬰兒潮一代進入中年、達到家庭收入巔峰期的九十年代,則是中高檔家庭用車、度假旅遊和電子商務開始風光的歲月。一部“嬰兒潮一代”的生命史,就是美國不同消費品產業後浪推前浪的發家史。

  伴隨嬰兒潮一代成長歷程的經濟潮流除了他們的消費動向,還有政府、私營企業和個體投資者針對這代人年齡軌跡的先期投資布局。二戰之後人口激增促進郊區城市化和汽車平民化,這兩個趨勢又推動各級政府投資建設高速公路網,連帶為產業物流提供“從門到門”的便利。嬰兒潮一代廣泛投資購買大獨立屋的九十年代中後期直到二十一世紀頭幾年,則是美國樓市長達十幾年的旺季。而從二十世紀末開始,隨著嬰兒潮一代開始進入慢性病多發年齡,制藥業和醫療器械業加大了新藥新器械的研發動力,創新層出不窮,大大鞏固了美國在制藥等領域的全球霸主地位。

  “嬰兒潮經濟”的可持續性不僅僅表現在他們這一代人不斷創造消費和投資熱點上,還在於嬰兒潮一代進入生育年齡之後的嬰兒潮餘波。由於受教育程度普遍高於他們的父母一輩,嬰兒潮一代的生育率較之其父母輩要低得多。一般的嬰兒潮一代美國女性平均來說也就只生兩個孩子,不像她們的媽媽平均生三到四個孩子。然而因為嬰兒潮一代的人口基數大,嬰幼兒死亡率又進一步下降,再加上移民因素(移民的生育率普遍高於本國人口),平均一個女人生兩個孩子的生育率仍然帶來和嬰兒潮高峰時期相當的出生人數。從七十年代後期開始,和長達二十年的嬰兒潮遙相呼應,“嬰兒潮餘波”又持續了足足二十年,促使美國社會繼續大力投資新世紀的教育產業,也有力保證了美國在嬰兒潮一代退休之後的總勞動力供給,使得美國在近期內不會面臨類似日本那樣的工作人口相對退休人口不斷萎縮的窘態。

  和美國相比,美國在二十世紀後期的政治軍事競爭對手蘇聯就沒這麼幸運了。蘇聯在二戰損失大批青壯人口之後,並沒有一個類似美國那樣規模的嬰兒潮來恢復元氣,特別是多數民族俄羅斯族的生育率更是比蘇聯中亞少數民族的生育率低一截。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在冷戰時代就指出,蘇聯作為歐洲最早開始老齡化的國家,其勞力資源的枯竭將成為這個國家的致命傷。到冷戰後期的八十年代,蘇聯政府在俄族青年當中征兵已經有相當難度,而少數民族兵源又很難讓不信任少數民族的蘇聯政府放心。這直接促成了戈爾巴喬夫的裁軍行為,也間接加速了蘇聯的分崩離析。

  無獨有偶,美國在七八十年代最厲害的經濟競爭對手日本也倒在了低生育率這一坎上。從七十年代前期日本生育率跌落到2.0以下開始,日本的新生代在人口數量上長期低於他們的父輩,這無論是從國內消費需求角度還是從國內投資需求角度都是日本的終極利空因素。從人口角度看,日本長期的“滯脹”現象其實不難解釋,因為勞力短缺、勞力成本高企所以國內產品和服務都相當昂貴,同樣因為勞力短缺、來自老齡人口的負擔沉重,經濟自然也就增長乏力。在大幅度改革移民政策之前,日本再也沒有力量來挑戰人口不斷增長的美國。

  說到這裡,“如何在中國這樣的國家刺激內需”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很清楚了。如果我們能有一個小小的嬰兒潮來創造孕婦、嬰兒和幼兒相關的消費熱潮、刺激教育幼托設施投資熱潮、創造教育和母嬰護理等多個產業的就業,那麼對經濟的刺激就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在今天的中國,政府若想迎接一個小嬰兒潮絲毫不多花一分錢,毫無其他刺激方案那樣製造泡沫的負作用,而且還有減緩老齡化、減少老齡社會高額稅負的長期正面效果。而且由於中國女人現在平均的生育意願也只有一點七,任何嬰兒潮都根本不會達到美國1960年平均一個媽媽生三四個這樣的程度,對嬰幼兒服務設施也不會有過大的衝擊。放眼從金融危機中復甦乏力的世界,也只有中國大陸擁有這樣一個既不花錢又不用擔心製造泡沫就可以明顯刺激經濟的選擇,這何嘗不是一種機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