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張千帆:辛亥革命與中國憲政

http://www.CRNTT.com   2012-12-05 14:40:17  


 
  要實現中國的國內統一,首先必須理性面對新疆和西藏等地的分離主義族群勢力。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恐怖分子”或“自殺式襲擊者”。如果一個國家出現分裂主義暴動,只能說明這個國家賴以形成的契約基礎並不存在,有的族群並不接受民族融合、共同生存的基本前提,因而要從根本上解決統一問題,漢族需要心平氣和地與藏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族群重新談判並制定新契約,直到各方達成共識。真正的統一首先是人民在感情上的認同。強行統一只能製造更深的裂痕和更多的暴力,壓制“敏感”問題的自由交流只能掩蓋真相、加深誤解、加劇隔閡、製造仇恨、惡化感情並貽誤尋求和平統一方案的機會,讓分離主義之火越燒越烈,讓中國內地成為各種恐怖襲擊的試驗基地。在長期的輿論扭曲影響下,如今不同族群的人民之間的誤解已經發展到積重難返的地步,發生在新疆和西藏的暴力事件足以表明中國族群關係瀕臨危險邊緣。走向憲政統一的第一步是放開言論與新聞自由,尤其要讓漢族通過對話了解分裂主義訴求的真實根源並對症下藥。

  要說服少數族群維護統一,必須停止對他們的歧視、打壓和剝奪,通過憲政機制切實保護宗教信仰自由,實行真正的地方民主自治,同時充分尊重當地人民對地方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如果有必要,可以在少數族群聚居地建立專門保護區。漢族要恢復中華文明的雍容大度,不做不義之事、不圖不義之財,否則必然激化種族矛盾和怨恨;既然視少數族群為自己的同胞,就要尊重之、愛護之、善待之。另一方面,少數族群也要理解,暴力和單方面脫離不是出路。如果中國內陸不能實現民主憲政,那麼即便一時實現獨立,一個強大的專制政權也將是安放在身邊的一顆不定時炸彈;只有在民主憲政下實現真正的自治,才是這些地區安寧、穩定、富足的最終保障。在相互尊重、平等對待、自由交流的基礎上,中國的和平統一是完全可以實現的,而各族人民都認同的憲政統一必定比高壓專制下實行的武力統一更加穩定和持久。 

  台灣問題是中國革命留下的歷史遺產。兩大革命黨各自出於唯我獨尊、不容異己的立場,相互殘殺、長期內戰,不僅給自己和對方造成極大傷害,而且給全體國民帶來了巨大創傷。1987年,國民黨在台灣解除黨禁、實行民主,為大陸政府樹立了良好榜樣。今後如何面對兩岸分治狀態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個契機。兩岸未來由兩岸人民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民主程序共同決定。在兩岸主權歸屬不能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兩岸政府至少有義務結束敵對狀態,放棄武力主張,避免將單方面決定強加在對方身上。就像大陸單方面推進統一不僅無濟於事,反而激化“台獨”情緒一樣,島內片面推動“獨立”非但是徒勞之舉,反而造成大陸內部鷹派得勢。如果任何一方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對方身上,不僅將直接威脅台海安全,而且將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目前兩岸統一的最大障礙在於價值取向上的巨大落差,一個民主憲政的台灣不可能接受專制威權的大陸;這種文化差距不僅體現於兩岸政治和商業精英之間的交往,而且越來越多地體現於人民之間的交流。如果大陸不改變現有的體制,那麼認同大陸的台灣人只會越來越少,兩岸離分裂將會越來越近。其實要實現大陸夢寐以求的兩岸統一,主動權掌握在大陸人民手中。只有實行民主憲政,大陸才可能和平統一台灣;只有當大陸的制度進步贏得台灣民心,統一最終才有希望。

  3.中國憲政之障礙與國民的歷史責任 

  自辛亥革命百年來,中國憲政之所以屢屢受挫,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人民一直是被動的看客。2003年“孫志剛事件”以來,尤其是隨著網絡信息的迅速普及,長期停滯的中國憲政獲得了新的動力。民間維權普遍仿效“孫志剛模式”,通過媒體報道的悲劇性事件激發民眾義憤,最終觸動中央政府進行有限的制度改革。2007年的廈門“集體散步”事件開啟了更加積極主動的維權模式,市民和政府的直接對話成功改變了影響市民生活的重大決策。這些有限的維權成功為中國憲政帶來了活力和希望,但是存在維權成本高、結果不確定以及缺乏可複制性等局限。在一個憲法承諾的正常維權渠道走不通的情況下,民間維權難上加難,民間憲政依然嚴重動力不足。 

  中國憲政蹣跚難行,根本障礙是專制集權所維持的既得利益集團。本來中國憲政完全可以始於大刀闊斧的黨內民主改革,有魄力的最高領導者可以借此創造與鞏固自己的民意支持和統治合法性,但是他們懼怕憲政分權損害自己的利益,其中的利害關係昭然若揭,無須贅述。出國考察憲政的清末官員載澤曾說:“憲政有利於國,有利於民,而最不利於官”,一語道破既得利益自“百日維新”以來阻礙憲政改革的玄機。然而,此言謬矣!憲政何止有利於民,又豈不有利於官?!即便拋開執政者個人的內在尊嚴,即便從執政者——尤其是最高領導者——自己的切身利益考慮,憲政只能給他們帶來一世清名,又能讓他們失去什麼?當年孟子問齊宣王為何不施仁政:“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今天同樣可以問執政者為何不施行憲政:難道還有哪個執政者錢沒賺夠嗎?榮華富貴沒有享盡嗎?更多的權力、金錢、美色、排場、虛榮究竟能為你們增添什麼?如果還是執迷不悟,一味攬權斂財,直至自己或家人淪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那就不是利益動機在作祟,而是個人見識和品位的問題。 

   “千秋功罪,自有後人評說。”畢竟,歷史是後人寫的;謊言只能維持一時,終究是要被揭穿的。歷史教科書可以幾十年掩蓋真相,卻不可能永遠愚弄人民;歷史最終會還原真相,還歷史人物一個公道。誰是堯舜,誰是桀紂,終將分得清清楚楚。如果哪位領導者能帶領中國實現民主憲政的夢想,打破中華民族數千年專制的魔咒,其豐功偉績豈是堯舜堪比! 

  隨著人民尊嚴意識的覺醒,中國的憲政時刻終將到來。任何統治者都不可能阻擋歷史潮流,也不可能永遠篡改歷史;他們所能做的,是用自己的行動決定自己的歷史定位。在每個人用自己的人生扮演的歷史大劇中,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自己的角色,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那些對中國憲政進步做出貢獻的人,人民一定不會忘記他們,歷史的豐碑不會遺漏他們的名字;那些努力推動過憲政進步的人,即便有生之年沒有看到勝利的果實也會求仁得仁、無愧一生;那些怨天尤人、渾渾噩噩、碌碌無為者,則猶如空中浮塵,必將為世人藐視和遺忘;那些扼殺進步、對抗人民、抵制憲政、拒絕改革者,無論生前自封為什麼神聖地位,一定會被置於中國歷史的賬册上!當智慧的太陽驅散專制的陰霾、恢復昔日的光芒,普照在這片不幸多難的土地上,這個古老的民族在經歷千年沉睡、百年噩夢之後終將醒來,告別恐懼、懦弱和癲狂,拒絕奴役、洗腦和逃避,勇敢面對自我,做自己命運的主人。每一個中國人站起來,為了個人的尊嚴、民族的前途,承擔自己作為人的責任,捍衛自己作為人的權利,用自己的良知和勇氣創造公平正義的國家秩序,用自己的覺醒和行動迎接中華憲政文明的曙光。繼承優良道德傳統、重建現代政治人格、實現自由民主憲政,是每一個中國人無可推卸的責任與使命。

  來源:《領導者》雜誌總第42期 原文標題:《憲政轉型與人格再造的中國使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