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網絡時代的中國式“扒糞”

http://www.CRNTT.com   2012-12-17 19:27:13  


 
  有“潔癖”的社會

  面對網絡的強大影響力,政府部門紛紛組織官員學習如何面對網絡輿論。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都相繼設計了相應課程。官員心態逐漸走向開明。最近有媒體質疑湖北麻城3000多名小學生扛著課桌上學,網友開始“人肉”麻城黨委書記楊遙,質疑當地修建豪華辦公樓,其本人戴“名表”的行為。不久後,楊遙本人即開設實名微博,發布回應“各位網友”質疑的公開信,除表示數月內解決課桌更新問題外,還澄清所戴“名表”是浪琴電子石英表。少有地方“一把手”在微博上面向網友發布正式回應。楊的開放姿態,也獲得不少網友加分。

  上世紀初美國的媒體工作者們無孔不入,向公眾披露潛藏在政府企業內部的各種黑幕,引起了巨大的社會震動,甚至將“揭醜”的觸角伸向了當時的羅斯福總統。羅斯福於是嘲諷揭醜記者們為“扒糞者”,諷刺他們手拿糞耙,只盯著污穢之物,卻看不到美好的事物。當“扒糞者”們的一次次行動推動了美國社會更新進步之時,原本帶有諷刺意味的稱呼反而成了一個美譽,羅斯福也改變了最初看法。

  1998年朱熔基視察《焦點訪談》時說,“大部分節目以宣傳成績為主,有這麼一兩個節目來指出我們前進過程中的問題,動員全黨的力量去解決它,這樣做的效果比僅僅宣傳成績好得多。”有學者提出,“知識和信息的分配必然影響權力的分配。”網絡時代,全民都享有了信息發布和議程設置的權利,這意味著“全民扒糞時代”的到來,政府和官員顯然不能再以傳統思維去應對。

  周久耕被“扒糞”後,數日內就遭免職,並很快查出有嚴重貪腐行為;同樣的,楊達才從被“扒糞”到落馬,也不過3周時間。查處的高效性充分說明,他們的貪腐行為隱藏得並不是很深。那麼,為何慣常的體制監督發現不了的貪官,卻能被網友偶然間“扒”出來?“全民扒糞”實質上是在推動體制內的監督機器變得更高效。

  因此,對網絡“扒糞”而言,更大的意義不在於揭露了多少黑幕,而在於測試一個社會自我淨化的功能。一個有“潔癖”的社會,自當能夠迅速清除被扒出來的“糞”;而機制僵化的社會則可能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般,幾經“扒糞”之後,哪怕臭氣熏天,卻仍無動於衷,這,才是我們最擔憂的問題。

  作者:記者 葉竹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