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污染嚴重 北京自來水喝不得?

http://www.CRNTT.com   2013-01-07 11:52:35  


北京的自來水質量其實是全國最好的,而越是小城鎮越落後,圖上未顯示的農村飲用水狀況最堪憂
 
   並且由於檢測落後,中國最為真實的水質情況其實還是筆“糊塗賬”

  沒有覆蓋全面的檢測:相關報道指出,“更讓人擔心的是,除城市水廠外,還有上萬座小自來水廠供應鄉鎮,工藝更落後,水源安全更難保證。目前,沒有關於這些小水廠水質的全面數據。”所以,住建部那次普查,實際上也是“以偏概全”。並且那次檢測也僅僅測了十幾個指標,而不是全部106項。真實的、可能更觸目驚心的情況還在雲霧中。

  缺少真正第三方的監督、公開:有些水廠或者水務集團會公布自己的檢測結果,在這些結果中,沒有一家水廠的水是不合格的。在全國40多個城市擁有供水檢測中心的住建部,則被認為和水廠是“一家人”。中國僅兩三個城市的水質監測單位獨立於水廠,其餘監測單位,哪怕是住建部水質中心的國家監測站和地方監測站,均由地方水廠內部水質監測室擔責。

  第三方是衛生部,但是大多數時候數據只在內部報告,公開的不多。並且,據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研究員鄂學禮介紹,全國上千家疾控中心只有約15家可以檢測生活飲用水新國標中全部106項指標。原因是沒錢。 

  檢測監督力量的缺失,就好像你明知道有人發燒了,卻找不到溫度計去量到底是37.9℃的低燒,還是40.2℃的高燒。也就不好對症下藥。

水質為什麼不好

  在各個環節都存在各種安全隱患 

  自來水從水源地流入千家萬戶,要經過源水、淨水、輸水、用水4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有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

  要減少隱患,最根本是提高水質,而目前的治標辦法每年需要兩百億左右

  而要想水質好起來,最根本的是提高水源地的水質,不過這要十幾二十年才能辦到,非短期可為。但是提高水廠的技術是可以立竿見影的事情,不過,報道稱,中國大概97%的水廠使用的還是傳統技術,沒加上深層淨化技術。2009年的普查發現,以地表水為水源的自來水廠不合格,主要原因恰恰是有機化合物總量超標。而以地下水為水源的水廠,不少也出現了氟、砷、鐵、錳等超標。傳統技術對這些超標能耐不大。現在用得起深層淨化技術的水廠一般都是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而這些城市的新區管網也比較新,所以水質相對而言要高很多。有報道稱,水廠上馬深度工藝,每噸水成本相應上升0.3元左右。另有學者認為,管道硬件投資,會讓每噸水成本再上漲0.5元上下。如此算來,如果以縣級以上4000餘家水廠日供6000萬噸計算,每年成本增加200億元左右。

  但是這200億怎麼解決卻是個問題。中國的自來水從2002年開始做市場化改革。一家水務集團的董事長鄭相釵說,“水廠虧損,投資無錢,政府不給,說水業已市場化;水廠成本倒掛,要求提高水價,政府又不同意,說供水行業是市政公用事業,政府要統一定價。” 而在06年,時任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就說過,我國許多城市的政府把引入資金當作水務改革的首要目的,將城市供水、污水和垃圾處理項目視為一般項目,一賣了之,這是不行的。

  自來水市場化無不可。而且理論上也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只是,畢竟這是特殊的具有公益性質的公共品,如果只是被當作包袱拋出去,缺少監管和對行業的關心,就有問題了。而事實上,當前的水質監管就是“九龍治水”,看上去住建部門、衛生部門、水利部門等等都有資格管,還是沒明確誰來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