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2013中國如何應對大數據時代的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3-01-16 08:57:10  


 
鏈接:對話塗子沛:尊嚴的公共生活需要“大數據” 

  來源:新京報 2012-08-02 16:55

  《大數據》一書,通過講述美國半個多世紀信息開放、技術創新的歷史,詳細詮釋了數據技術變革,與權力合法性、執政正義以及公民社會之間的關係。

  幾年前,執教美國高校的徐賁先生,有一本思想版的《通往尊嚴的公共社會》,將塗子沛此書稱為技術版的“通往尊嚴的公共社會”,未嘗不可。

  在我們的採訪中,塗子沛不斷重複的,也正是徐賁在《通往尊嚴的公共社會》里的關鍵詞:正義、社會之善、個體價值、公民責任。

數據意識淡薄,是國民性的一部分 

  《新京報》:你的書,寫的是美國,但寫作背後的現實關懷很濃鬱,欲以關照當下的中國,可以窺見一種憂患意識,能否談談您個人的這種憂患意識是怎樣產生的?

  塗子沛:作為中國人,無論在哪裡,心里永遠存在對中國的關切,特別當自己身處別的國家、在另一種文化氛圍中工作生活,總是忍不住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祖國,並不自覺地衡量比較。把中國的文化生態、社會生態放在全球的譜系里,我們就很容易看出問題,這些問題,很多是和價值觀相關的,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會覺得非常焦慮。

  游走在兩種文化之間,經常能感受到兩種文化的對比和衝擊,切身體會到林林總總、大大小小的差距,憂患意識正是由此產生。在美國匹茲堡,我常與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聊起中國文化的命運和未來,內心總有一種抹不去的悲傷,愛之深、責之切,是這種焦慮感產生的根源吧!

  《新京報》:就你的關注領域而言,你指的焦慮,甚至不自信,具體指什麼?

  塗子沛:我在書里引用了胡適對“差不多”先生的批評,也提到黃仁宇對“數目字管理”的求索,中國數據意識的淡薄,由來已久,我甚至認為這是“國民性”的一部分,漠視精確,缺乏用數據來說話的素養,在國家的管理上,也缺乏以數據為基礎的精確管理,有時甚至是刻意回避數據。

  在國內工作時,我曾從事過政府統計工作,那是一項需要小心為之的事情,到了國外,人家的透明與開放,讓我很震驚,我從來沒想到,原來社會事務可以如此清晰的方式,放在公共空間里,讓大家自由討論。

  數據承載事實、承載民意,在公民表達、監督方面,在政府政策的制定、實行方面,以及企業的盈利創新方面,在整個公共對話(包含說服這種因素)方面,都起到極大功能,而且是清晰有力的。相信數據、用數據來說話,是理性精神的一種表現。

  相比較之下,中國就不是這樣,我們習慣半透明,習慣與事實存在差距的虛構式數據,習慣表面上認可一套數據,而實際上信靠另一套數據。回顧我們的歷史,通過虛構數據來服務意識形態的事情,發生得不算少。

  我認為一個現代國家,數據意識很重要,它包含著精確與開放,透明與分享這些因素。特別是在當前大數據這樣一個科技大浪潮的背景之下,數據已經成為這個社會最重要的一種資源,成為各個國家競爭的前沿、創新的載體,我認為,大數據的問題,急需引起中國政府、企業和全社會的重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