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希拉里主義落幕?

http://www.CRNTT.com   2013-01-15 11:48:18  


 
班加西之痛

  然而,真正讓希拉里感受到壓力的是中東問題。到今天,她快要卸任的時候,一定在心裡感慨:如果她只需要專心建設“太平洋世紀”就好了。可惜這不可能。美國沒有這樣的機會。這是超級大國的宿命。

  三個關鍵詞可以描繪奧巴馬政府四年的中東政策:撤軍、阿拉伯之春、班加西。撤軍跟希拉里沒有太大關係,但無疑在早期的那段時光裡,這是一個讓她愉快的轉變。美國從中東抽出力量,就可以對亞太力量“再平衡”,支撐起“太平洋世紀”的鋼筋鐵骨。

  希拉里親自捲入中東,是從“阿拉伯之春”開始的。2010年年末,西亞、北非阿拉伯國家的民眾運動突然爆發,震撼了整個世界。美國從中東收縮力量的大戰略,在巨大的變局面前出現了猶豫和爭議。口頭上支持中東民眾運動、鼓吹“民主、自由、人權”倒沒有什麼爭議,眼看著的穆巴拉克、阿裡等一批長期的朋友下台的糾結也可以忍受,畢竟沙特、巴林等盟國的局勢還可以維持。但當革命的野火燃燒到利比亞、敘利亞這樣的國家之時,美國猶豫了:需不需要投入力量、添一把火,趁機除掉美國的肉中釘呢?

  在利比亞問題上,希拉里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國防部長蓋茨等人對美國介入利比亞表示謹慎的時候,希拉里成為了堅定的主戰派。《紐約時報》說,這是“兩個女人”主導的戰爭。一個是希拉里,一個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蘇珊.賴斯。奧巴馬接受了希拉里的看法。利比亞的烈火就此被徹底點燃了。而這場火最終也以難以預料的方式,燒到點燃它的兩個女人身上。

  2012年9月11日,對美國來說,是另外一個血腥的“9.11”。一年前美國的飛機早已經撤走,留下利比亞日漸一日地陷入一片混亂。這天,美國駐利比亞領事館的建築和車輛被縱火焚燒,大使史蒂文斯遭遇武裝襲擊暴屍街頭。而事件發生的地點,正在美國支持的“利比亞革命”的發源地班加西。與此同時,圍繞著一部名不見經傳的美國電影,埃及、也門、伊朗等多個國家都爆發了持續的反美暴力抗議。美國突然發現,人民革命後的中東盡是反美主義的浪潮。

  班加西事件的慘狀深刻地震撼了美國人。希拉里陷入了上任以來最大的信任危機。她不得不為此道歉。她用痛苦的語調問道:“今天許多美國人都在問,實際上我也問我自己,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這怎麼會發生在一個我們幫助解放的國家,在一個我們幫助免遭摧毀的城市?”

  作為國務卿,這些問題顯得很不專業。她的前任已經在中東問題積累了足夠的教訓。在希拉里的案頭,也一定擺上過無數份關於中東問題的報告。但她都忽略了。希拉里是一個有自己一套政治邏輯的人,同時她太想成功了。在亞洲,一系列操之過急的地緣政治手腕讓希拉里精疲力竭,在中東,阿拉伯之春讓以色列感覺到了冬天的來臨。沒有美國的政治家可以忽略以色列的感受,這是美國政治的基因。無論是希拉里還是奧巴馬,都必須明確地表示自己服從於這個基因。當希拉里中斷亞洲的訪問奔赴耶路撒冷救火的時候,當胃炎難忍不得不放棄“敘利亞之友”會議的時候,希拉里正在慢慢地倒下。

  希拉里的腦震蕩,暗示著奧巴馬政府外交正在經歷的“腦震蕩”。一場新的外交路線鬥爭和戰略爭論正在隱隱浮現。奧巴馬想用蘇珊.賴斯接替希拉里。賴斯是希拉里路線的支持者,這是一種延續的表示。可是這個女外交官把班加西事件定義為當地民眾對侮辱伊斯蘭先知的美國電影的抗議。這是中國媒體報道的角度,美國政治正確的定義是:恐怖主義。班加西事件是恐怖主義對美國的新一輪襲擊。美國必須堅定地和以色列一起,打擊中東的恐怖主義。這樣的話語,仿佛回到了10年之前。

  在這樣的氣氛中,希拉里選擇了離去。著名國際政治學者約瑟夫.奈曾為希拉里寫下這樣的評語:“她最出色的品質是教會了人們如何成功並有效地成為對手團隊中的一員。”四年來,希拉里可謂是被無數光環籠罩的,每到一個國家,都必能掀起一道外交旋風。她成就了奧巴馬政府第一任期讓人印象深刻的外交政策,解決了一些問題,造成了一些麻煩,履行了一些責任,也留下了更多的難題。無論如何,四年跌宕起伏的國務卿生涯,將讓希拉里繼續成為美國政壇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作者:周鑫宇  來源:世界知識 2013年第1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