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歷史辨析:孫中山最具爭議的“革命”行為

http://www.CRNTT.com   2013-02-02 09:18:25  


 
02
一點反思:革命若不擇手段,難免流毒無窮

  如上述四例所展示的那樣,孫中山革命一生,極少重視革命手段的正義性。即便到了晚年“聯俄容共”之際,孫氏仍敢於犧牲國家利益,以承認蘇俄在外蒙駐軍的合理性和願意在中東鐵路問題上朝著有利於蘇俄的方向妥協為代價,換取蘇俄對一黨革命之支持。

  張君勱的批評:天下往往有主義甚正當,徒以手段之誤而流毒無窮

  孫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同時也是“為革命而不擇手段的一生”。本文所舉的四個例子,不過是孫氏為革命而不擇手段的諸多決策中的極小一部分罷了。終孫氏一生,始終認為只要革命的目的正確,手段是否正義並不重要。

  這種不擇手段搞革命的風氣,自孫中山以來,在中國近代蔚然成風。1920年夏,推崇德國式社會民主主義的張君勱,曾遭到大批推崇蘇俄模式的知識分子的攻擊,被指責為“反對革命”、“反對社會主義”。其中一條至關重要的指責理由,就是張君勱倡導革命的手段必須正義。張君勱說:自己對俄、德革命的褒貶,並不針對其實現社會主義的目的,而僅僅針對其所採用的手段。蘇俄列寧式革命,在手段上違背了法律的民主、平等之義,所以自己不能贊成。他的批評者們卻不以為然且樂觀地反駁道:“事實的經過,有種種不滿人意的地方,只能認為手段錯誤,卻不能據為評價的根據,因為這種錯誤的手段,是非常容易消滅的,只要覺得不對,便可更正”,毫不理會張氏的慨嘆:“天下往往有主義甚正當,徒以手段之誤而流毒無窮;亦有主義雖不完滿,徒以手段不誤,反得和平中正之結果者。”

  孫氏不擇手段以致流毒無窮的典型實例:隨意嫁接三民主義,使國民黨精神分裂

  孫中山晚年辦的最後一件大事,是包辦了國民黨的“聯俄容共”戰略,使得經歷陳炯民之變而瀕臨土崩瓦解的國民黨,迅速恢復了生機,並在隨後的北伐戰爭中取得空前的成功,也使得四分五裂的中國,終於在一種新的“黨治體系”下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短期的正面效應,可謂相當可觀。但長期的負面效應,也就是張君勱所謂的“天下往往有主義甚正當,徒以手段之誤而流毒無窮”,則一直延續到1949年。

  這種“以手段之誤而流毒無窮”,可以簡單概括為“國民黨的精神分裂”——國民黨的意識形態基礎,本來是祖自歐美的“三民主義”;出於“聯俄容共”的現實需要,孫中山毫無原則,強行將“三民主義”和祖自蘇俄的“共產主義”進行嫁接,更默許共產黨對“三民主義”作了許多傾向於“共產主義”的解釋。這種隨意的嫁接和解釋,直接導致了國民黨人對“三民主義”的認知混亂,進而導致“國民黨的精神分裂”,最後,終於搞到國民黨員人人談三民主義,人人都不信三民主義的地步,於是只好敗退台灣。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孫中山既是國民黨意識形態的建構者,同時也是國民黨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始作俑者。

結語

  韋慕廷教授在其著作《孫中山.壯志未酬的愛國者》中如此總結孫中山:“孫博士認為,替手段的正確性作出辯護的,在於目的本身”。只問目的,不擇手段——既是中國近現代革命者的一種通病,更是中國近現代革命的一種頑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