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口政策改革:回歸公共政策的基本定位

http://www.CRNTT.com   2013-02-15 09:38:52  


 
  人口政策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文章分析,從1980年至今,已經30多年過去了,國家完成了人口轉變,人口格局和人口發展態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對計劃生育政策的意義和作用也需要重新加以評估,不能把提倡生育一個孩子和實行計劃生育當做一個一成不變、永久堅持的政策。

  人口政策改革必要性的第一個原因在於,這樣一個政策最初是在人口與生產力的關係嚴重不平衡的情況下所執行的。但是過了30年之後,中國生產力水平得到了非常大的進步,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世界第二,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按購買力平價法達到9000美元。因此,作為解決人口和生產力水平嚴重不平衡時期的一個過渡性政策,已經基本完成了其歷史使命。

  第二個原因是,中國的人口格局在未來將發生顯著的變化,這種變化和70年代以來的人口變動格局在很多方面是恰恰相反的。例如,從1970年以來中國的勞動適齡人口比重是持續增加的,從50%增加到現在的70%多;社會撫養水平則逐年下降,從60%下降到現在40%左右的最低點。當前中國的人口變動正處於一個轉折點,我們看到勞動適齡人口比重已經開始下降。社會撫養水平也馬上開始上升,到了2030年將會上升到60%左右。人口內在的自然增長率已經是負增長,中國人口總量從2030年以後將快速下降。人口老齡化程度將快速上升,在最近的15-20年內,會從現在的13.26%上升到30%。從中長期人口變動看,繼續堅持低生育率導向的計劃生育政策將進一步加劇人口結構的變動,將進一步加劇人口總量的長期萎縮。

  如果說改革開放以來的人口格局變動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了人口紅利,那麼中長期人口變動的態勢將轉而對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一系列不利的影響。

  區域漸進,大步改革

  文章認為,在經濟水平發達、人類發展指數水平更高的地區率先進行生育政策的調整改革,應該是更加妥當的,因為這些地方的實際生育水平和意願生育水平都已經降低到了很低的水平,這些地區也能夠構成人口政策改革的先行先試的試點地區。所以我覺得人口政策改革,可以在一些東部發達城市和發達地區先試點,步子可以更大一些,例如可以直接實施“允許兩胎化”的改革試點。當然推進生育政策改革也需要綜合政策的配套,用一系列的經濟社會政策來引導和調節人口的生育行為,慢慢地將人口政策從計劃生育直接控制生育,過渡到利用綜合的社會經濟機制來間接引導生育的狀態。

  可以通過這種試點推開的方式實現區域漸進。從現在開始“允許二胎”的改革,用10-15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國普遍實現兩胎化;然後在2025-2030年左右中國人口變動在總量到頂並開始出現負增長時,就可以逐步廢止計劃生育政策,轉為家庭計劃服務,實現在社會經濟政策間接引導下的人民群眾自主生育。

  在一些發達的城市,例如上海,城市的實際生育水平已經遠遠低於意願生育水平,而意願生育水平還低於政策生育水平,這意味著即便放鬆政策,人口的生育意願也決定了生育水平不會較大反彈。在操作中,我們也可以設計一些門檻性指標,例如人均GDP、人均受教育程度等、女性就業率等,達到這些標準以後的省份,就能夠開始進入放開兩胎的試點,而這些社會經濟指標,能夠較好地保證生育政策鬆動以後不會帶來人口數量和結構產生劇烈波動及對人口動態不可控制的結果。

  必須看到,分地域漸進推動生育政策改革可能會像教育、醫療改革一樣造成新的社會公平問題,為此我們要衡量哪一種的風險更大。逐步改革帶來的社會不同群體間的不平衡與全面放開生育政策所帶來的不可控制的風險相比,還是逐步到位的改革的風險較小。而區域漸進改革所帶來不同地區進度不平衡和利益不平衡的風險,和不改革所帶來的社會民意風險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增強的風險相比,大力推進改革才是根本的出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