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型城鎮化的主體與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3-02-24 09:36:33  


城鎮化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未來要走集約、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訊/2013年所制定的施政思路將對未來多年的中國經濟政策構成路徑依賴,未來12個月可以視為今後5到10年中國經濟政策主線的定調之年。新一屆政府將如何起步,能否找到可持續的經濟發展路徑,並切實有效推進改革,都具有重要意義。

  財經國家周刊發表經濟學家、中國僑聯華商會副會長華生文章表示,2012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城鎮化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未來要把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重要任務抓實抓好,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多數人的城鎮化

  文章稱,有西方經濟學家說過,中國的城鎮化與美國的高科技發展將是影響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兩件大事。

  城鎮化之路更是影響未來中國命運的戰略選擇。目前來看,經濟方面對新一屆政府最主要的考驗,正是那些跟城鎮化關聯的土地問題、戶籍問題、分配問題。從這個意義來說,將新的經濟增長路徑定位於新型城鎮化是十分正確的。

  將城鎮化定位於擴大內需、實現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僅僅是第一步。如何走好城鎮化之路,其路徑選擇面臨更多挑戰,目前仍然存在較多爭議。

  過去的城鎮化,建立在土地財政的路徑之上,資本成為最大獲益者。地方政府通過賣地或者土地抵押獲得資金,通過農民工進城解決勞動力供給,將幾項生產要素機械堆加後,便置換成一座座高樓大廈,隨之而來的是房價大幅上漲。如此得到的城鎮化率,與大多數居民的實際利益脫節。

  新型城鎮化不同於以往的城鎮化,而應是以人為本,實現多數人的城鎮化。可以說,對城鎮化路徑的不同選擇,決定著未來的經濟政策能否真正推陳出新。

  推進路徑

  文章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要重新審視城鎮化的推進路徑。這就需要做好新型城鎮化的制度安排,也就是搞清楚一個問題:城鎮化的過程中誰是主體?城市的發展為誰服務? 

  多年來,城鎮化積累了一個巨大的欠賬。外來進城人口目前已有約2億人,他們在城市工作很多年,正常的情況下應該已經安居。但實際情況是沒有安居、沒有社會保障與公共服務。這2億人的身後,是他們的家屬,其中包括8000萬留守兒童。因此,粗略來算,欠賬應該是4億人的安居、社保和公共服務費用。

  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就是要解決人的問題。不僅僅是城市自身現有的戶籍人口,還包括外來人口。

  現在針對城鎮化所推進的改革,圍繞的主體存在錯位。城鎮化過程中的主角,是大量進城的農民,因此相應的土地制度、戶籍制度、財政制度,應圍繞這一群體進行全面調整。這種調整要進行複雜的制度設計。

  現在人們談的土地制度改革,基本上都是要把錢給城郊和城中村的農民。上述受益者,基本上都集中在富裕城市周邊的近郊和城中村。城中村或城郊的農民,根本不是中國大多數的農民。大多數進城務工農民,其土地都在中西部地區、在山里。近郊和城中村的這批農民暴富,並不會解決大量農民工和外來人口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