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軍:為何提高收入流動性更重要

http://www.CRNTT.com   2013-03-01 08:18:27  


 
  我們強調公民教育機會和基本醫療健康機會的公平,不僅有利於改善長期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率,還可以通過促進收入流動來緩解收入差距過大帶來的社會壓力。也就是說,如果在決定和影響公民發展能力的教育和健康方面逐步實現機會均等,經濟發展過程中就一定會形成社會各階層間的快速收入流動性,而快速的收入流動則會大大緩解收入不平等產生的種種社會壓力,這又有助於實現經濟長期增長。

  那麼中國的收入流動性在過去20多年來到底是如何變化的呢?本書第六章可以幫助回答這個問題。作者使用收入流動性的測度方法對中國城鄉1989年-2006年的PSID數據(出自CHNS數據)進行測度,不僅度量了收入流動性變化,而且討論了收入流動性與收入分配差距之間的關係。

  他的發現是,全國居民的收入流動性在上世紀90年代表現得較低,流動較快的時期是在2000年-2004年間。而2004年-2006年所謂“高階躍遷”的收入流動則又明顯減少,從而導致收入流動性出現再次降低的趨勢。

  除此之外,作者還發現,低收入群體與高收入群體之間收入位次的變動,尚不是簡單的位置互換,用作者的話說,是相鄰收入階層之間“相對向上的小幅輪動過程”。作者還指出,低收入群體的高階躍遷能力不足。更有意思的是,作者在這一章的研究表明,“在收入位次波動最為劇烈的領域內,居民收入向下流動的可能性大於向上流動的可能性。”這一結論似乎更加令人沮喪。

  如何解釋這一發現?為什麼社會缺乏鼓勵低收入群體高階躍遷的機制?是收入分配政策本身的缺陷造成的,還是中國經濟體制固有的特征?作者認為原因在於權力資本、教育資本以及制度因素從根本上制約了收入流動性,這顯然較為深刻。

  但這項研究也有值得欣慰的發現。如果從城鄉居民的收入流動性看,權衡注意到農村的收入流動性總體上高於城鎮。

  2000年以後,農村收入流動的同時還伴隨著收入位次的相對提高,這當然是積極信號,雖然這一現象的出現晚於城鎮,但畢竟表明城鄉一體化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在2000年以後開始對農民收入和收入流動產生了正面激勵。事實上,上世紀90年代以來,城鄉收入流動始終保持著不同模式,用作者的話說,“在收入流動性最低的那些年份,城鎮的收入流動方向是相對向上的,而農村的收入流動方向是相對向下的,但2004年以後,城鎮家庭的收入流動性有所改善,但相對向上的流動份額卻在減小;農村家庭的收入流動性顯著減小,但相對向上的流動份額卻在增大。”

  這一研究的結論與最近其他經濟學家對城鄉收入差距和基尼系數時間變動趨勢的發現極為相似。例如,在一些經濟學家的研究中提到,差不多在2004年之後,得益於人口流動和支持農民收入增長的政策,中國城鄉收入不平等的程度開始減弱。

  這個研究對政策有什麼含義?我注意到,在分析哪些因素影響收入分配和收入流動性的時候,作者認為,除了從市場和經濟增長的角度分析收入分配差距的變動及其趨勢之外,還需要重視那些非市場的和非經濟的因素,以便更好地釐清問題的源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