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
教授、古鎮與圖書館 | |
http://www.CRNTT.com 2013-03-12 11:10:26 |
唐館長說,每年這裡的購書經費只有5萬元,其中一萬多元還要用於訂閱報刊。不過電子閱覽室的條件讓他引以為傲,“光纖專線,每個月都要上千元!” 為招徠讀者,圖書館打出“環境優網速快配置高”標語,旁邊甚至列出了電腦的硬件配置清單。這些藍色的黑體字讓我恍惚許久,仿佛穿越到一家網吧的橱窗前。 “現在我們這裡看書的主要是四種人,”唐立新介紹,“機關幹部;生意冷清的店主;老人。這些人大概占三成。另外七成是學生——主要是小學生。上了中學壓力就大,沒時間看(課外)書了。” 一位工作人員在我準備離開時剛到單位。無疑她已經遲到很久,但她手里拎著的一塊新買的豬肉和她氣定神閑的神情告訴我,她已經這樣工作很久了。 唐立新從少兒閱覽室搬了幾箱2012年的過刊放進車里,這是送給漢陽圖書館的。後者至今尚還沒有購書經費,新書補給靠縣館的支援。在去往漢陽的路上,讀書風氣大不如前自然是主客間打發時間的話題。唐立新忽然話鋒一轉,談起世界圖書館業的“先進潮流”,說要讓圖書“走出去”。這倒讓我有些意外。 “台灣、日本的圖書館現在開始在公交車上放書,讀者看完坐車時放回車上就可以了。”他說,“我覺得這種做法,我們這裡也可以嘗試。” “想不到做件好事都這麼難” “小而不卑,難而不懼,奮鬥不息,創新不已。” 青神縣政府的大院里有這樣一幅標語,後來我在漢陽鎮上也看到了。在四川,青神是個小縣,人口僅20萬。儘管離成都很近,但連我這個外地人也能聽出兩地口音有明顯差別。也許是地理上的優勢並未兌現為經濟發展動力,又或者是青神所在的眉山地區文化積澱深厚,當地人能很認真地找出這裡與成都的不同。 “我們這裡才是真正的四川,‘蜀’原本指的是我們這裡。”青神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邵永義說。青神隸屬蘇軾故鄉眉山市,縣內幹道隨處可見“東坡初戀地”橫幅。或許是旅遊淡季的緣故,車過青神最著名的景點——蘇軾當年求學地古中岩時,亦鮮見遊客光顧。 我在縣委大院見到邵永義時,他正準備隨同縣委宣傳部長下鄉檢查“村村響”工程的試點情況。邵希望我能夠見證這個活動。這是國家廣電總局布置給全國各地農村的任務,通過在田間地頭竪起大喇叭,“加強宣傳輿論陣地建設”。在互聯網已然進入農村的時代,那些刺耳而混濁的高音喇叭顯得尤為荒誕。在網上,各地抱怨“村村響”工程擾民的帖子屢見不鮮。 “村村響”耗去半天時間,採訪邵永義只能等到晚上。“對於梁教授,我有三點不理解。”邵永義開門見山地說,“第一,為家鄉做貢獻,一般人的選擇是修路建橋,梁教授沒有;第二,圖書館是梁教授建起來的,政府接不接招是兩難。不接說明你不重視文化,接了,等於背上一個沉重的包袱:你不能關門,維持它每年都要給它配備人力、物力、財力;第三,漢陽是個小鎮,一萬一千多人,鎮上常住人口就幾千人,他們忙於生計,早已過了從書本里找知識的階段,那麼圖書館到底有多大的讀者群,它能發揮多大的社會效益?”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