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日關係何去何從

http://www.CRNTT.com   2013-03-15 11:59:47  


知名政論家 馬立誠
  中評社北京3月15日訊/此間由此間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中國政法大學聯合創辦的“燕山大講堂”日前邀請原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編輯,政論家馬立誠做了題為《中日關係何去何從》的講演,實錄如下: 

觀點輯要:

  【要點1】釣魚島之爭的實質並非領土爭端、海洋權益等。如邁耶所分析:中日兩國進入了強強型國家關係,釣魚島衝突的實質是中日兩國對亞洲領導權的爭奪,同時也是為爭奪國家影響力出現了對抗。

  【要點2】“仇恨沒有未來。”1963年法德領導人簽署了《愛麗舍宮條約》,決定法德和解。一直到今天,他們共同努力打造新型法德關係。沒有法德的和解就沒有歐洲的團結。在中日關係問題上,避免武力對決,寬容也是題中之義。

  【要點3】鄧小平與胡耀邦開啟了中日關係的新時代,鄧小平說“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今後要積極向前看”,“這件事(中日友好)超過了我們之間一切問題的重要性(包括釣魚島)”;胡耀邦認為“中日兩國和則兩立、鬥則兩傷”。

  【要點4】 擱置爭議是明智的,任何單方面強制解決都會導致東亞乃至世界陷入戰爭。兩國要從大局出發冷靜下來,形成一個合作關係,成為建設亞洲共同體的基石。 

  【要點5】中美日的關係像一個大寫的“A”,中美在兩邊,日本是中間的一橫。保持這樣的“A"字形是比較好的,如果美日聯合,或者中日聯合,這都是人們不願意看到的。

“釣魚島風波的實質:中日兩國為爭奪亞洲領導權出現了對抗”

  楊子雲(主持人):今天是燕山大講堂第206期,討論的話題是“中日關係何去何從”。今年春節東北亞地區不太安穩,2月12日朝鮮第三次核試驗引發朝核危機,而中日關於釣魚島的衝突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前後已有20多次摩擦。前不久北京大學有一個調查:接受調查的人中有8.8成的日本國民沒有來過中國,對中國了解很少;9.8成中國人沒有去過日本,也很少接觸日本人。中日之間的了解,多是來自媒體宣傳。我這里還有一個數據,2012年浙江橫店影視城接待劇組150個,其中48個涉及抗戰題材。影視城演員公會全年使用群眾演員30萬人次,其中6成飾演過日本鬼子。所以有人說中國抗戰的勝利是在橫店取得的。

  馬老師在十年前有一篇《中日關係新思維》,基於鄧小平和胡耀邦對中日關係的思路,文章影響很大。十年後的今天,中日衝突加劇。前不久,馬老師在香港出了《仇恨沒有未來:中日關係新思維》一書。我們認為這樣一個話題不但應該有政府間的談判、領導人間的商談,同時應該有民間的聲音,所以請來了馬老師,掌聲歡迎!

  馬立誠:朋友們下午好!今天風很大,大家還跑到這里來聽講座,而且房子裡比較冷,對諸位的精神很感動。今天講幾部分:一是釣魚島風波的實質;二是仇恨沒有未來;三是胡耀邦和鄧小平的對日觀。

  釣魚島風波從去年4月到今天已經持續快一年時間,過程不在這兒重複,大家非常關心也非常清楚。釣魚島用《鳳凰衛視》何亮亮所言“是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6平方公裡)”,美國人稱釣魚島是“幾塊石頭”。圍繞這麼一個小小地方,兩個國家為什麼會發生這麼激烈的爭執和鬥爭呢?有人說領土問題要寸土必爭、不能退讓,這是一個說法。第二個說法是釣魚島海底附近可能蘊藏著石油,那是發展資源,必須要爭。第三個說法是另釣魚島是海上交通要道,不能失去對交通要道的控制,必須要爭。我覺得這幾種說法都有道理。但還是有扣子沒有解開的,即為什麼會發生這麼激烈的爭執。

  下面說幾點我為什麼這麼說的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