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這個清明節去紅衛兵墓園祭奠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3-03-29 12:00:53  


 
紅衛兵墓園,值得更多人去看看

  2013年03月29日09:10來源:晶報

  這裡的每一個死者都是那場運動的殉葬品,每一塊墓碑都是一根“文革”的恥辱柱

  即將到來的這個清明節,重慶“文革”紅衛兵墓園將對外開放。走進它,你將近距離觸摸那一頁沉重的歷史,正視、反思那一場空前的人類浩劫。

  作為一個全國僅有的保存完整的“文革”墓群,重慶紅衛兵墓園每一塊墓碑上都鐫刻著文革戰團“八一五”派死者的名字,墓園裡埋葬著上百名紅衛兵和造反派。他們基本上都是在1967年5月至8月間被打死的中學紅衛兵和重慶廠礦企事業的工人造反派,年紀大多在十幾歲或二三十歲,最小的僅11歲——還是一個十足的孩子。可以說,這裡的每一個死者都是那場運動的殉葬品,每一塊墓碑都是一根“文革”的恥辱柱。

  事實上,該墓園在被重慶市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之前,曾多次面臨存廢爭議。一方贊成把墓地炸掉,以“清除‘文革’遺跡與‘文革’記憶”;而另一方則希望把它保留下來以警示後人。時間將證明,保留這一個墓園的思路是對的。以史為鑒,我們留給歷史的不僅僅是回憶錄,是檔案與文件裡的結論性報告,還應有文字與圖像之外的物證,比如這些承載特殊記憶的墓碑。向公眾開放它,說明我們至少有了直面“文革”的勇氣。讓更多人去看看它,了解它,認識它,被有意無意扭曲的歷史真相,才能在更多人心中逐步得到還原。

  不容否認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沉重的人間悲劇似乎正在褪去凝重的色彩。苦難被掩蓋、消解甚至被消費,許多不曾經歷“文革”的年輕人,對那一段歷史甚至充滿了不切實際的綺麗想像。一些人因為對現實不滿,轉而從“文革”那裡尋找一種虛妄的快感。他們沒有想到,當今社會存在的許多問題不是因改革而起,而恰恰是改革不徹底所造成的。而改革不徹底,某種程度上正是源於對“文革”的反思不徹底。崇尚暴力、摧殘人性、不承認人類的普遍價值、不尊重超越於各種身份標簽之上的生命的“文革”病毒,仍然藏在社會的肌體裡蠢蠢欲動。

  學會面對,是學會反思的第一步。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不但需要通過開放重慶紅衛兵墓園來警醒世人,還需要借助更多形式來全方位還原歷史,讓更多人通過反思打破堅冰,掙脫桎梏。例如,不久前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導演馮小剛以政協委員身份呼籲准許拍攝文化大革命題材的電影,表示“拍這樣的電影是用來反省的”——反思“文革”,讓更多人認識“文革”,改革才能走得更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