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撒切爾夫人“鐵”在哪 | |
http://www.CRNTT.com 2013-04-09 14:40:27 |
鏈接:撒切爾夫人 她嘗試埋葬福利國家 擁有個人魅力的政治人物總會有很多“粉絲”,並總能以這種魅力吸引“粉絲”接受其推銷的價值觀念。剛剛辭世的撒切爾夫人,正是這樣的一位政治大師。 撒切爾之所以被稱為“鐵娘子”,一個重要原因,是她在一系列言行中表現出來的獨特個性。她曾在被問及是否撤回受爭議的政策時反唇相譏,說誰要掉頭儘管掉頭,“本夫人絕不回頭”(the lady is not for turning):意見不合,無論是對手還是盟友都不留餘地。她是軍事鷹派,打擊侵犯福克蘭群島的阿根廷毫不猶豫,即使是要撤退的敵艦也照樣下令炸沉。面對愛爾蘭獨立人士的非暴力運動,她絕無惻隱之心:愛爾蘭共和軍在獄中以絕食相逼,她便讓其絕食而死,臉不改容。如果政治是一個舞台,她肯定是這個舞台上當之無愧的“性格影後”。 然而,喜歡一個人有個性,為人處世棱角分明,是否就等於要認同並支持其價值理念?這是一個值得各位讀者深思的問題。撒切爾代表的價值觀念究竟對人類意味著什麼,有需要辯析清楚。 撒切爾夫人的發言人說,她是安詳地離去的。這句話外國人聽來無甚特別,但對於英國人而言,卻有不同的感受:作為英式福利制度的掘墓人,撒切爾夫人終於撐到看著重返唐寧街10號的保守黨扭轉英國福利制度的這一天,就她個人而言,可以稱得上是夙願已償、死而無憾:兩年前,保守黨占多數的英國國會通過一項名為“通用福利(universal credit)”的政策,被視為英式福利制度回歸自由主義的大轉軌,該項政策就在今年四月開始實施。 “通用福利”要求將各種福利金用一項“通用福利”來取代,原則是要受助者得到的總福利始終低於重新就業的收入水平,不再將受助者的需要作為優先考慮。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是刺激就業誘因,從社會政策的角度看,這卻違反了公民身份理論認為公民應無條件擁有福利權的論述。就這一點,她曾有此名言:“沒有社會這回事,只有個人和家庭”。用更為淺白的語言講,撒切爾夫人在社會政策上的理念有點接近“社會達爾文主義”。她相信弱肉強食,政府只有為弱者提供最基本生存必需的責任,而毋須顧及社會不平等。在她看來,社會不平等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這可以刺激人去努力工作,也就是所謂的“自力更生”。 從撒切爾夫人上台開始,英國社會全面右轉,即使“新工黨”經歷了布萊爾與布朗兩朝也無法扭轉這種走回自由主義的趨勢。1945年工黨政府上台後建立的類近於北歐國家式的福利制度被逐一拆除,至今仍完好無損只剩下全民醫療服務(N H S)。支持撒切爾夫人的人認為,她復甦了英國的經濟,成功令英國經濟轉型,使得戰後的“西歐病夫”得以重振雄風。但反對撒切爾夫人的人則會指出,英國的兒童貧困率急促上升,貧富懸殊不斷加劇,社會不平等惡化:2009-2010年度,英國有220萬兒童和200萬工作年齡的成人生活在絕對貧困線以下,為西歐之最。注意,英國人口不過6000萬。 歐洲本來是左翼思想的主場,但是正是因為英國的存在,歐盟內部在很多社會政策上無法形成共識。對於不了解歐洲多元福利模式的外部世界,看到的只有希臘和塞浦路斯,但卻沒有看到在經濟與社會兩方面都做得非常成功的瑞典、丹麥、挪威等北歐國家。對於不熟悉英國的人,看到的是一位性格巨星,看不到的是她嘗試埋葬福利國家,以及由此帶來的滄涼而悲凄的一面。(2013年04月09日09:34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社論)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