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安倍經濟學與資產泡沫

http://www.CRNTT.com   2013-05-16 08:38:48  


 
  如果希望達到2%的通脹目標,安倍目前的一攬子政策效果是力有不逮的。即使安倍政府再推出額外的量化寬鬆政策,我依然懷疑2%通脹的政策目標能否實現。因為從貨幣傳導機制觀察,首先受到擴張貨幣政策傳導的是資本價格,也就是說股市和房市價格的上漲會領先於與CPI有關的消費產品價格上漲。

  即使貨幣政策繼續加碼,很可能出現的是資產價格新一輪快速增長,那麼在達到2%的通脹目標前,安倍政府就要考慮資產泡沫的問題,而這個困境才是安倍經濟學能否成功最大的不確定性所在。

  當然,這並不僅僅是安倍經濟學所要面對的難題。因為眼下全球範圍內量化寬鬆的程度已經超過了實體經濟的需要。

  美聯儲剛剛發布的貨幣政策委員的會議記錄顯示,美聯儲正在慎重考慮何時退出、如何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問題。從全球的貨幣政策觀察,經濟學家們也一直在討論,目前的量化寬鬆政策是不是面臨著規模太大、持續的時間太長、退出的時間太晚等等風險?

  其實各國此前選擇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時幾乎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利率政策已經掉入了流動性陷阱,而貨幣政策能做的也只有量化寬鬆。

  按照量化寬鬆的自有邏輯,是要通過降低利率鼓勵投資或實體經濟活動,遺憾的是由於金融危機之後,無論是銀行自身還是監管者,都在逐步進入一個去杠杆化的過程,導致銀行對於信貸的控制較嚴格;與此同時企業投資的意願比較低落。

  因而現實中我們看到在利率下降後,信貸傳導機制較正常經濟環境下弱化很多,實體經濟並沒有呈現積極的反應。而各國監管者為了刺激實體經濟,只能再推出超出正常水平的量化寬鬆政策。

  但在超標的量化寬鬆下,經濟在短期內卻並沒有感受到通脹的壓力,這是因為量化寬鬆並沒有反映在通脹上,而是反映到資產價格上。過去的幾年中,美國僅維持了2%左右的經濟增長率,這對於美國來說是一個相對較差的數據,可是美國的股市自2009年的低點以來卻翻了一倍有餘。

  與此同時,由於金融市場的利率回報率下降,許多投資者開始向風險性資產轉移,這無疑會加重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而上述種種都是我們為應對短期的經濟問題在中長期會付出的代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