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應該儲備多少糧食?

http://www.CRNTT.com   2013-06-07 10:54:30  


 
  這麼一來,發改委對糧食供應的準確判斷就非常重要。中國糧食最低收購價始於2004年,目標是為了保護糧農利益:每年確定一個糧食的最低收購價,如果市場糧價低於該價格,就由中儲糧公司托市收儲;最早的品種只有小麥,此後又增加了水稻;同時,還對玉米、大豆等實行臨時性收儲。
 
  也就是說,除了正式的中央儲備糧,還有臨時性收儲。前者是為了應對糧食市場價格波動,在糧價高企時,投放儲備糧,穩定糧食消費預期;後者的目的是在糧食豐收時,確保農民種糧不虧本,先由政府收儲,臨時存放,然後合適時機再投放市場,也享有財政的收儲補貼。
 
  中國每年糧食消費大約5億噸多一些。除了大豆進口較多,中國每年產出的糧食基本上能滿足國內需求,略有缺口,所謂供求“緊平衡”。但這個缺口可按WTO的規則每年適當進口加以彌補。考慮到中國人口峰值即將到來,人口學家的預計甚至不超過14億人,遠低於此前官方16億人的估計,因此從中長期看,中國糧食供應沒什麼大問題。
 
  按國際經驗,一個國家的糧食儲備在年度總消費量的18%左右即可。但是,中國糧食儲備遠遠高於該比例,約為年度糧食消費量的40%-45%,接近於總消費量的一半,遠遠高於國際平均水平。
 
  這就意味著,中國常年糧食儲備約在2億噸以上。如果儲備糧按三年一輪換的慣例,每年要收儲7000多萬噸糧食。按每噸收儲補貼50元計算,僅財政補貼即高達35億元;這還不算對糧食收儲企業的存儲補貼、貸款貼息和歷史債務豁免。
 
  也就是說,因饑餓的歷史記憶也好,因糧食政策的執行慣性也好,中國每年收購儲備了超過正常儲備量一倍以上的糧食。這一方面導致更多的財政負擔和政策性補貼,一方面也滋長了糧食收儲企業多收糧食多得補貼的動力。兩者互為因果,互相纏繞。
 
  結果是,中國糧食連續多年增產,但每年糧食收儲量依然很大;糧食儲備占年度國內糧食消費量的比重居高不下,財政收儲補貼逐年增加。同時,更多的糧食品種被納入儲備糧或臨時儲備範圍。最終的問題是,中國為了確保糧食供給安全,是否付出了過高的代價?
 
  這種代價,包括大量糧庫的過多收儲,過量收購導致的露天存放,以及由此帶來的糧食損耗乃至火災;同時也包括財政的巨額補貼和貸款貼息,或許還有收儲企業的職工或利益相關者低價收糧然後高價賣給糧庫而賺取的“利潤”。■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