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城鎮化進程如何“破繭”

http://www.CRNTT.com   2013-07-28 09:22:52  


   

  總之,應盡一切努力、多渠道為民工提供較充足的租賃房,通過供求關係調節,避免因為房租過高導致民工難以在城市安居。

  應該承認的是,居住難雖會影響民工在城市安居,但並不一定妨礙其成為鄉城“候鳥”。很多人能夠忍受蝸居於城中村小黑屋之苦的重要心理支撐是,小黑屋並不是他真正的家,而他真正的家遠在故鄉,那裡有寬敞的房屋和庭院——儘管這寬敞的庭院和房屋,飄泊的他一年大多只能住上幾天、十幾天,實際意義並不大,但總能給他一種心理上的極大安慰和溫暖。

  影響民工進城的因素除了住房,還有隨遷子女教育問題。目前,中國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學生有1.25億人,其中有1260萬在城市上學。而僅僅是這10%的孩子隨父母進城,就已經讓城市的學校難以接納,導致不少民工隨遷子女仍在私人開辦的非正規民工子弟學校讀書。眾多民工夫妻皆因孩子難以在自己打工的城市上學或上好學而被迫分居兩地——丈夫在外地打工,妻子返鄉陪孩子讀書,這直接減緩了民工市民化進程。

  為了改變這一現實,2012年底教育部開始在各省推行異地高考政策,但是該政策存在的問題依然很多。首先,京、滬、穗異地高考政策尚未實質性開放。其次,比異地高考更重要的是異地中考,沒有異地中考的實質性開放,就不會有異地高考的實質性開放,外來民工眾多的江蘇、浙江、福建等省雖宣布開放異地高考,但其異地中考尚待開放。再次,異地高考、中考建立在異地教育之上,異地教育若沒有充分落實,民工隨遷子女就不能在異地受教育,或不願在異地接受非正規的教育。由於很難就地接受教育,更難就地接受合格的教育,加上全國省際之間高考試卷及教材多不統一,所以有責任心的家長一般不敢讓孩子就地接受非正規的教育,而寧願忍受夫妻兩地的煎熬,將孩子送回老家就讀。可見,不做或做不好民工隨遷子女屬地化教育工作,實為阻礙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國基礎教育經費由區縣一級統籌,以民工為主體的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教育實行“兩為主”政策——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民工隨遷子女屬地化義務教育經費由流入地區縣一級政府籌集,由此而致流入地與戶籍地政府間財政矛盾凸顯,同一流入地不同區縣間相互推諉、逃避財政責任現象叢生。妥善解決民工隨遷子女屬地化義務教育問題,既要完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體系,也要建立同一流入地不同區縣政府間的財政統籌支付體系,以杜絕同一流入地不同區縣間驅趕民工隨遷子女、以鄰為壑現象發生,更需各地政府和人民從心理上真正接受隨遷子女。

  同時,教育部還應著手逐步統一全國高考試卷及中小學教材,讓民工子女既可在家鄉也可隨父母在任何一地或多地自由讀書後,回鄉高考。全國高考試題及中小學教材統一後,流入地政府從此也就失去了隨意設卡、不讓民工子女在本地接受教育的借口,巨大的教育需求勢必會倒逼流入地政府將民工隨遷子女教育“兩為主”政策落到實處。何況,中國目前也並非沒有解決該問題的實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