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紙媒的救贖和網絡時代的省思

http://www.CRNTT.com   2013-08-26 14:13:23  


 
  亞馬遜財大氣粗,並未表現出資本的囂張,而是呈現出寬容張力。傑夫.貝索斯稱不會干涉《華盛頓郵報》的傳統,只是給其提供網絡時代的發展空間和新技術載體。這樣,維持傳統紙媒精神內核的前提下,為其打開贏得更多讀者和更寬市場的途徑,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強強聯合,而非資本蠶食的鬧劇。

  作為第四權和社會良心的媒體,同樣需要市場化的空間。沒有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就是空中樓閣。美國媒體更能體味和踐行意識與存在的辯證法。《華盛頓郵報》如此,《紐約時報》亦如此(以7000萬美元的價格“賤賣”了《波士頓環球報》),《新聞周刊》也告別了紙質時代,其他如《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西雅圖郵報》也沒有了紙質版。至於《讀者文摘》這樣的“心靈雞湯”也只能消失於網絡時代的快餐式閱讀中。

  沒有大佬意識,緊隨時代潮流,卻又維繫傳統,緊跟網絡時代的節拍,美國傳統紙媒的表現,帶給全球的不是悲劇而死而是悲壯求生。支撐美國紙媒理想與信念的,還是改革創新思維。

  但美國紙媒的轉型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新聞大亨默多克在媒體經營的理念更為活絡,也更注意新媒體載體的運用,當其投資千萬美元打造所謂的IPAD電子報時,也沒有收到預期市場效果。

  因此,傳統紙媒的“正統”如何對接網絡時代的特點,不僅是紙媒亟需思考的命題,也是網絡媒體的現實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說傳統紙媒代表第四權,網絡時代的傳播特點決定了每個人都是第四權,每個人都相當於一份傳統紙媒。在此情勢下,傳統媒體尾大不掉轉身難的弊端就異常彰顯,而個人媒體通過微博、面簿、推特和博客發布信息幾乎是全天候無成本的。所以,像《華盛頓郵報》這樣的傳統強勢媒體,在某個信息發布的影響力上,網絡時代甚至超不過一個普通網民。當然,網絡時代的信息發布是紊亂的、碎片化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