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張京育:兩岸和平協議的特質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3-08-17 00:13:21  


 
  六十多年來,兩岸衝突對抗,雖然有多種解釋,但這些因素的比重其實也可能有變化。

  我們矚目的另外一點,兩岸關係的前三十年與後面的三十多年,可以說是分別成為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而有不同的特質。二次大戰後,有四個分治的國家,即德、韓、中、越,它們各有其獨特的歷史、地理、政治和國際的背景。現在德國與越南已經統一,韓國還在分治,而韓國與朝鮮、大陸與台灣關係其實並不相同。最少兩岸的分治並不是國際協議的一個結果。

  兩岸分治已經超過一甲子了,六十多年來兩岸關係從內戰當中的敵對走向國際上兩大陣營的一種對抗,在權力、制度、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各方面都存在著嚴重的對立和分歧。一直到七十年代的末期,大陸文化大革命結束,走向改革開放;八十年代的後期,台灣解除戒嚴,開放探親,雙方才進入在摸索當中交流,在交流當中尋求制度化關係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已經跨越了三個十年。

  我們如果冒著以偏概全的危險,把這三十多年,也就是七十年代末期以後,兩岸關係到現在的演變做一個概括、歸納,可以說它有幾點特質:

  第一點、它的曲折多變。所謂的曲折多變是指兩岸關係的穩定度比較低,突變性比較大,雖然有持續的民間交流,而交流是日漸加深、加廣,但是因為歷史、內政、國際以及領導人氣質等等的因素,兩岸關係溫度的升降幅度很大,兩岸關係的敵對、疏離與融洽度也是高低起伏。雙方交流順利的時候,往往希望能一笑泯恩仇,但是也有持續外交敵對、危機四伏、震驚國際的險惡波濤。兩岸人民,特別是台灣人民在這曲折多變的過程當中,更有著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的感受。

  其次、就是它的複雜及多元。兩岸有共同的歷史,文化、民族紐帶,有共同的或互補經濟利益,更有和平發展的共同願景。說起來應該是能夠很順利的推動兩個社會間的全面交流。就像長江千折總是向東流那樣。然而,由於兩岸關係的特殊性與兩岸內部的因素,造成兩岸關係複雜多元,而且往往具有矛盾性的特色。兩岸貿易快速成長,應該是全民獲利,但是不同部門之間就可能有不同的得失。例如台灣農業部門可能認為競爭力不如大陸,就不希望大陸農產品進口。又如兩岸的投資受到歡迎,但是台灣方面仍希望調控投資的類別與步伐;文教、宗教交流理應減少障礙,並聽其自然發展,但是雙方當局或某些社會勢力,仍然不免自以為為了“公共利益”而必須規範,甚至控制。雙方都要保護自己的信仰系統。承認大陸的學歷,開放大陸學生到台灣高等學校來學習,大陸勞工是否留用在台灣,都曾經在台灣引發問題。但是與其他國家的來往就沒有這麼大的爭議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