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鄧聿文:于光遠的經濟思想及其現實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3-10-04 09:10:17  


 
  1987年,於光遠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寫出了專著《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在該書中,他從經濟學的角度探討了以往對社會主義認識的失誤;探討了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生產力特征;探討了現存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抑制或促進,以及可能的演變趨勢。我們看到他在學術上的這樣一種努力:將由社會生產力所制約的大的歷史演進階段和在特殊的選擇、特殊事件影響下形成的小的階段有機地聯繫起來。此書被經濟學家評為“影響新中國經濟的十本經濟學著作”之一。

  如上所述,在於光遠的理論研究生涯中,他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幾乎所有重大的問題都有涉及。除上面引述的外,他還對經濟效果,提出要以個人使用價值(或個人需要的滿足)作為社會經濟效果的基礎,這一觀點與當時流行的將政府目標等同於全社會目標的觀念有著根本不同的理論基礎。於光遠也一直高度重視唯生產力論問題, 很早就提出了生產力標準,指出衡量一種生產關係優越與否的唯一標準, 只能是看生產力發展的情況,並特別強調, 能否促進生產力發展是衡量一切是非的最高標準、最高原則, 其他任何原則, 都不能和這個原則並列。

  此外, 於光遠不僅重視將馬克思主義著作中已闡明的原理運用於現代經濟生活, 而且十分重視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1983年, 在首都紀念馬克思逝世100周年學術討論會上, 他提出了要“發展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的要求, 在理論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78年訪問南斯拉夫以後, 他開始比較系統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問題,指出實現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應與被看作是繼社會主義改造後的又一次生產關係方面的偉大變革, 中國當前所進行的這場經濟體制改革是一個跨世紀的任務。關於改革的基本原則, 他認為應當把商品生產問題放在首位, 這是因為, 發展商品生產在各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中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證明, 商品生產在社會主義階段中的存在和發展不是偶然的, 而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特征。他在改革的實踐中, 不僅注意實踐中出現的新事物, 注意總結改革的成功經驗, 而且十分注意改革所遇到的和可能遇到的問題。關於改革和經營的關係, 就是他提出來並反覆強調以其引起人們高度重視的問題之一。他指出, 改革應當為經營排除障礙、創造條件, 因為經濟效益只能通過經營來取得。搞好經營不僅對於鞏固改革成果十分重要, 而且積極從事經營能使人們有更強的改革要求。他的這一思想, 為後來實行承包制改革以完善經營機制的改革措施在理論上作了準備。於光遠的這些理論觀點、看法和思想,對促進人們思維和觀念的改變,推進當時剛剛開始的經濟改革,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1995年,於光遠又提出了著名的“三個30年”觀點,他認為,中國的現代化可分為“三個30年”。第一個30年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8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這是從思想發動經過三次革命戰爭取得全國勝利的30年;第二個30年是從1949年全國解放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這是我們取得政權後在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上曲折前進的30年,在這30年後期,我們覺悟到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並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開始了又一新的偉大革命;從1979年起,中國進入第三個30年,在這個30年末,即2008年,中國經濟改革可以基本完成,並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