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城鎮化必須完成三大歷史任務

http://www.CRNTT.com   2013-12-03 08:34:53  


 
  中國城鎮化戰略的實質

  文章提出,當前推進城鎮化戰略就是推進進一步的改革。

  根據以上對城鎮化的戰略意義、歷史任務以及與工業化、農業產業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關係的闡述,可以清楚看出,要進一步提高中國城鎮化率水平,就其最低限度而言,必須改革戶籍制度、人口管理制度;改革以提高農民工福利待遇為主要內容的住房、醫療、養老及子女教育制度;通過改革金融體制、土地管理制度、中央與地方財力與事權的現存關係制度、各要素價格機制以及政府行政管理體制,來最後確保城市擴容中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來源和有效運用;重新修改和制定一系列相關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的政策制度,包括關於增設新城市的行政管理制度等等。一句話,實現城鎮化戰略所必須進行的各種改革,可以說中國目前幾乎沒有現存的可繼續完全沿用而無需改善的制度與政策。因此,當前推進城鎮化戰略就是推進進一步的改革。城鎮化戰略的實質,是加快中國的改革。

  中國城鎮化的發展道路與路徑

  文章表示,城鎮化率水平逐年提高的程度不是可以事先設定的。

  從人類生產和生活在區域上的聚集這一世界各國城鎮化所共同走過的道路來看,中國不存在特殊的道路和路徑。如果說存在“特殊”之處,只是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中國城鎮化現實的“起點”不同,決定了在完成城鎮化歷史任務過程中會有道路上的路徑差異。中國現實“起點”的特征是什麼?一是已在城鎮中生活的億萬勞動力享受的卻是“非市民”的歧視待遇,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差距已嚴重影響到一個社會的穩定。二是中國幅員遼闊,東中西部各省區的水、森林等生態、礦產資源分布極端不均,對各地區工業化道路的路徑選擇和城鎮群空間布局客觀上造成了一定的制約。三是中國整個經濟仍處於“轉軌”狀態,在城鎮化中各種資源的配置正處於一個內生制度、組織架構的改革與形成過程。這一切決定了未來中國城鎮化的道路與路徑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必然是一個因地制宜的過程。各地的城鎮化必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必須結合當地的環境與資源特征,走不同的經濟發展道路,絕不能千篇一律,搞“大而全、小而全”的重複建設。

  第二,必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既然改革與轉軌是個漸進的過程,那麼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必然也是一個逐步演進的過程,不能揠苗助長搞“大躍進”,不能把國民福利待遇定得過高,更不能突擊“造城”。

  第三,是一個可以發揮“後發優勢”的過程。面對各地生態與資源分布不均的現狀,後來居上的全國城鎮布局完全可以吸取國內外“城市病”的教訓,吸收最新的信息與交通等技術,結合當地的水、森林、礦產等各種自然資源環境特點,對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的空間布局進行事先規劃,分布實施,防止重蹈覆轍。

  第四,是一個制度改革的過程。因為要解決城鎮化中“人的城鎮化”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等問題,必將涉及醫療、教育、養老等一系列經濟資源配置制度和其他經濟體制的改革。特別在以市場經濟為目標取向的環境下,前者的配置又將涉及水、電、油、氣、煤等資源要素價格以及利率、匯率的改革,而這些體現市場動態價格的改革結果是人們事先難以詳細預測的,因此,城鎮化率水平逐年提高的程度也不是可以事先設定的。

  城鎮化規劃中的原則

  文章強調,中國城鎮化發展路徑決定了城鎮化規劃必須突出重點。

  為了加快推進城鎮化戰略,制定一定的行動規劃和確保未來中國經濟持續增長、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複雜的環境背景下,上述中國城鎮化發展路徑決定了城鎮化規劃必須突出重點,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規劃不能面面俱到。要圍繞完成城鎮化戰略的歷史任務,將規劃僅限制於重點內容的有限範圍。城鎮化規劃不同於國民經濟“十二五規劃”。不能把城鎮化視為一個“筐”,把國民經濟規劃中的一般內容都囊括在內。沒有重點就等於沒有規劃。規劃應多一些明確的數量指標,少一些定性的、無約束力的“原則話”。二是不能像計劃經濟時代規劃經濟建設那樣,去規劃具體的項目和資金總額。具體說,城鎮化規劃絕對不應去規劃實現城鎮化是需要30萬億元還是40萬億元的問題。城鎮化過程中投資什麼、投資多少、資金如何籌集等問題原則上應交給市場。在當今中國體制下,突出投資計劃只會誤導地方政府,強化政府主導理念,助長過去粗放式的投資至上的增長理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城鎮化規劃的重點應該是研究規劃實現更高水平城鎮化需要什麼樣的市場機制,研究形成推動城鎮化的市場動力機制需要什麼樣的配套改革。一句話,對中國推動城鎮化有實質意義的規劃,應該是不涉及技術性指標,更多、更主要的應該是與經濟體制改革相關的內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