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調整供給結構為增長注入新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4-01-16 09:54:57  


  中評社北京1月16日訊/經過近30多年經濟增長的量變積累,中國國內市場供求格局發生了根本變化,買方市場特征日益明顯。在尋求經濟增長新動力方面,不少人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擴大消費需求上,忽視了如何改善供給質量尤其是增加有效供給的問題。

  上海證券報發表特約撰稿人梁達文章表示,越是商品供應充裕,越需要注重和迎合消費需求的多種變化,處理好供給與需求的關係,消除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才能使產銷協調和供需銜接,從而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

  供給能力提高,商品和服務充裕

  文章分析,改革開放以來的35年,是中國門類齊全、布局合理的產業體系逐步建立的35年,是商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大為增強的35年,也是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躍升到世界前列的35年。

  1.工業生產能力迅速提高,由一個落後的農業國成長為世界製造業大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化進程迅速啟動,工業化水平明顯提高,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迅猛增長。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2年,原煤產量達到36.5億噸,比1978年增長4.9倍;粗鋼7.2億噸,增長21.8倍;水泥22.1億噸,增長32.9倍;汽車1928萬輛,增長128.3倍;家用電冰箱由1978年的2.8萬台增加到2012年的8427萬台;彩色電視機由0.4萬台增加到1.3億台。移動通信手持機和微型電子計算機從無到有,2012年產量分別達到11.8億台和3.5億台。

  35年來,中國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由一個落後的農業國成長為世界製造業大國。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0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已達到17.6%。按照國際標準工業分類,在22個大類中,中國在7個大類中名列第一,鋼鐵、水泥、汽車等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2.農產品供給不僅解決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還為工業化快速推進提供了重要支撐

  35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始終把農業生產放在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千方百計促進農業生產,穩定糧食產量,不僅成功解決了中國人的溫飽問題,實現了人民生活水平質的提高,而且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料。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2年,中國糧食產量達到58958萬噸,比1978年增長93.5%,2004年以來實現“九連增”,連續6年穩定在5億噸以上的水平;棉花產量684萬噸,比1978年增長2.2倍;油料產量3437萬噸,增長5.6倍;糖料產量13485萬噸,增長4.7倍;水果產量24057萬噸,增長35.6倍;水產品產量5908萬噸,增長11.7倍;肉類產量8387萬噸,比1979年增長6.9倍。

  2011年,穀物、肉類、籽棉、花生、茶葉、水果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位,油菜籽、甘蔗、大豆分列第二、三、四位。從人均水平看,2012年人均糧食產量達到436.5公斤,比1978年增長36.9%;人均棉花、油料、糖料、水產品產量分別達到5.1公斤、25.4公斤、99.8公斤和43.7公斤,分別增長1.2倍、3.7倍、3.0倍和8.0倍。

  3.能源生產能力不斷提高

  隨著工業化的推進,中國逐漸成為能源消費大國,與此同時,能源生產能力也不斷提升,能源自給率保持較高水平,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國家經濟安全。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2年,中國能源生產總量達到33.2億噸標準煤,比1978年增長4.3倍,年均增長5.0%。同期,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年均增長5.6%,與能源生產增速的差距不大,能源總自給率達到90%以上。能源生產結構不斷優化,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產量在能源生產總量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3.1%提高到2012年的10.3%。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