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798藝術區的輝煌與沉默

http://www.CRNTT.com   2014-01-16 14:16:17  


798藝術區
  中評社北京1月16日訊/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當一些媒體筆下寫出“中國當代藝術家曾梵志的《最後的晚餐》以1.8億港元震驚香港維多利亞港”的時候,藝術界關於“中國到底有沒有當代藝術”的爭論已經不可開交。

  當國際著名拍賣行期待中國買家來拯救危亡之際,中國本土的一些藝術聚集區裡,原先活力十足,甚至不時挑戰傳統的先鋒藝術家、策展人和畫廊,正因為交不起房租而離開。

  當各地藝術學子抱著參觀學習的目的來到頗具盛名的藝術區,他們能夠看到和學習到的東西,或者並不如他們在那裡喝到的咖啡更令其難忘。

  當中國藝術品市場又期待著新一輪行情之時,有相當一批人關心的卻是這個市場的基座是否已經打牢。資本運作幾年來,帶給這個市場信心,也同時帶來了痛苦。在這個當口,我們或許很有必要梳理以下幾個問題:

  中國有沒有當代藝術?如果有,那麼曾梵志天價拍品的出現,對中國當代藝術界將帶來怎樣的影響?如果沒有,那麼遍地開花的畫廊以及眾多深居淺出的畫家,他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又是什麼?

  中國的藝術集聚區承擔哪些功能?如果以藝術產業為定位,那麼最終的發展目標就是假托藝術之名的高檔時尚區?如果以藝術家為定位,誰來給這些藝術家創造一個公允的市場價格參考?

  中國藝術品消費的真正“基座”是哪些人?答案如果不是那些製造天價的人,那麼面對眾多熱愛藝術的普通人或者中產階級,畫廊這個藝術品一級市場能不能為其提供豐富而廉價的精神盛宴?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出發了。

  華麗與蒼涼—798的輝煌與沉默

  本刊記者_辛追

  這裡是哪?

  11月,深秋,北京酒仙橋。這裡有一片總能“與時俱進”的區域。上個世紀50、60年代,它聚集了一批為國家建設奉獻青春的工人階級;1990年代後期,冷清的廠房搖身一變,成為藝術、藝術家、藝術經紀人的家園;後來,畫廊這個曾經在中國人心中類似於展覽館的詞匯,成為798裡人氣頗高的地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