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由馬航失聯想到的:災難考驗心靈雞湯

http://www.CRNTT.com   2014-03-18 11:05:20  


 
  對中國人而言,最早的心靈雞湯,應該是1996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暢銷書《心靈雞湯》,作者是美國的暢銷書作家傑克·坎菲爾和馬克·韓森。這本書由一則則勵志的小故事構成,故事前面會引用世界文豪的一句話,故事講完後作者會用簡短的話告訴讀者:“記住: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發生在你身上的事,而不是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或者,“如果派蒂?威爾森都能有這樣的成就,那麼身心健全的我們不是應該有更大的發揮?”

  我們不得不說,這種心靈雞湯的確有它的價值。它激勵人奮發向上、克服困難、在逆境中積蓄力量……這些都符合雞湯的定義:有營養、味道好、便於消化。心靈雞湯對某個年齡段的青少年甚至是必須的。

  書中的內容與社會現實並不符合,但正如美國學者賴特所說,大眾傳播中的內容並不都是務實的,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為了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當層次不同的人面對同樣的內容,所引起的反應是不同的。北、上、廣的年輕白領對心靈雞湯並不陌生,但他們更樂意傳播的是披著雞湯的外衣,實際上挖苦雞湯的幼稚性的互文性段子。所以對他們而言,一本正經傳播原教旨主義的心靈雞湯就顯得層次低下了。

  回到災難問題。依賴並習慣於互聯網生活的人群,對低效率的媒體傳播早就不滿了。早在汶川地震期間,白領們就自發組織翻譯了《地震自救手册》在網上大量散發。

  一方面是正宗的心靈雞湯已經不太適合互聯網時代的成年人,另一方面,新炮製出來的假冒偽劣的心靈雞湯對任何人來說都不再是營養品而是地溝油。面對霧霾,于丹發布的微博就是典型的偽劣雞湯:“霧霾持續到了周末,天昏地暗一座北京城,能做的就是盡量不出門,不去跟它較勁。關上門窗,盡量不讓霧霾進到家裡;打開空氣淨化器,盡量不讓霧霾進到肺裡;如果這都沒用了,就只有憑自己的精神防護,不讓霧霾進到心裡。”

  在此之後發生的馬航MH370失聯,似乎對所有事情都掌握著最好處理辦法的于丹只轉發,不說一個字。深諳雞湯烹煮之道的她似乎已經明白此刻心靈雞湯不適合端出來。但有些媒體還不明白,在事件發生許久之後,仍然在傾瀉人們已經不需要的雞湯。

  在此之前,事實上為雞湯造勢的還有遏制媒體尋找信息的傾向。連新聞研究者張志安教授都說:“事件的離奇性、去現場的高難度、空難的專業性,對記者來說極其具有挑戰性。有時候,與其眾聲喧嘩,不如耐心等待。”如果不去現場,不去尋找專業信息,剩下的就只有煨湯與熱湯了。這是不是說讓記者放棄自己的天職?記者當然對空難沒有知識儲備,但這個國家有空難知識的人,記者可不可以去採訪?對國際重要媒體的信息可否進行評述?對以往發生的空難可否進行梳理並總結以往的經驗?如果因為具有挑戰性就耐心等待,記者這個職業還能吸引有起碼進取心的年輕人嗎?

  所以,某媒體官方微博發出以下內容的微博就一點都不奇怪了:“又一個黎明來臨。此刻,你已失蹤近54小時。239個生命,154名同胞,快回來!所有人都在祈禱,全中國等你進港。今天,救援仍將繼續,我們還在守候。堅持,努力,說好不放棄。無論結果如何,我們在一起。等待奇跡!等你回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