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烏克蘭可能將世界帶入危險臨界點

http://www.CRNTT.com   2014-03-20 10:55:49  


 
  首先介紹一下背景。除了前南斯拉夫和格魯吉亞,蘇聯解體後的東歐地區大體是和平的。邊界的重新劃定較為有序,政治交易也是基於各國領導人對本國利益的理性評估上。

  政治學家Jay Ulfelder最近在一個博客中指出,過去25年中,全球的軍事衝突比預期要少。但最近,和平解決衝突變得越來越難。這種變化可能只是數據統計中的隨機事件,但更大的可能是因為衝突正變得越來越多。

  為什麼這麼說?從博弈論的觀點來看,越多爭端得到和平解決,對和平解決的預期就越高。預期又回過來促成更多的和平解決。反之亦然。隨著和平解決變得越來越少,國家間的信任下降,國際規則被打破,衝突變得越來越容易。於是,我們離臨界點越來越近了。

  博弈論中存在一個“多重均衡”(這裡指和平預期均衡和衝突預期均衡),衝突中的每一個事件都會增加和平解決失效的風險。歷史上,一戰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如今,在諸多事件的推動下,和平解決的臨界點很可能正離我們越來越遠。

  市場威懾:這種威懾更加讓人放心,在這裡是指俄羅斯市場進入危機的風險。相比前蘇聯時期,俄羅斯更加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克里米亞占領後當天,市場就做出了反應,盧布跳水,俄股市暴跌超過10%。央行大幅加息150基點至7%來保衛盧布。這樣的市場反應給俄羅斯的執政者敲響了警鐘。而且俄羅斯也清楚,衝突進一步加劇可能會影響到其石油和天然氣收入,這些占到了其出口總額的70%。

  在烏克蘭事件中,市場是一種相對安全的威懾力量。和政府主導的制裁不同,市場主導的懲罰降低了直接政治報復的風險。俄羅斯政府很難將市場價格下跌歸因於外部強權的操縱。

  公信力及其影響:如果美國不對俄羅斯的行動予以強有力的反擊,在多大程度上會有損其公信力?這也是博弈論的問題。

  達特茅斯學院政府學教授Daryl G.Press在其著作《公信力計算》中剔除,一個主權國家的承諾,只有在其自身利益牽涉其中的時候才是可信的。此前美國承諾的對烏克蘭的支持和保護從一開始就不可信。再加上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傳統勢力和歷史影響,美國此次沒能保衛克里米亞並不會讓全世界覺得其不守信用。

  不過,美國公信力仍可能會受到淨損失,因為全世界也不確定到底那裡才是美國的利益所在。人們會想,當美國在與中國對抗,宣稱將保護一些亞洲小島時候,決心到底有多大呢?美國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台灣獨立?或者如何限制中國在南海的影響?這些問題的答案似乎已經不再確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