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瓷器之國”與“風車之國”開啟中歐關係新局

http://www.CRNTT.com   2014-03-30 07:14:03  


 
  中國國家主席首次出訪荷蘭,是對中荷經貿關係重要性的確認,也提升了兩國政治外交的互信度。作為一個小國,同時也是發達國家的荷蘭,在發展中大國中國的戰略視野中,地位非同小可——是中國對歐全方位外交的重要一環。
 
  中國對歐關係,已經由點到面,從傳統歐洲到新歐洲全面展開。作為傳統的、高度發達的歐洲國家,中荷合作可圈可點,可謂質量並舉,尤其在農業、科技和水利上中荷合作處於歐洲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中,如何提高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農業集約化生產,荷蘭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的農產品出口國,給中國提供了可供的最好的範本。
 
  自然條件並不好的荷蘭,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很差,但其通過圍海造田的堅韌不拔,因為頗有些像中國愚公移山的精神,因而被稱為“歐洲的中國人”。荷蘭人向大海要土地,在惡劣條件下,通過高科技含量發展農業的經驗,有助於提升中國農業的產業化和集約化。因而,中國在農業現代化方面,要學做“中國的荷蘭人”。
 
  值得一提的是,從中國和英法德三個歐洲大國的關係走向看,經貿關係固然是政治外交關係的潤滑劑,但基於純粹功利因素的雙邊關係總是難免受不安定因素的滋擾。譬如“歐洲三劍客”都曾因為會見宗教分離主義分子達賴而和中國產生齟齬,這種習慣性的波折凸顯“歐洲三劍客”的大國自負,但無一例外通過“早知如此”的外交公關修復對華關係。荷蘭,在意識形態領域自然和英法德並無本質不同,但荷蘭在歐洲屬於中小國家,不像其他三國那般找大國感覺逞威逞強。而且,荷蘭的國家屬性,較為寬容自由,對中國文化和經貿關係,也少了太多功利因素。
 
  中國文學講求義利兼濟,這樣的關係才敦厚和諧;見利忘義,是中國文化之大忌。國際關係,固然是現實主義的利益至上,但利益中若涵蓋義的因素,這樣的國家關係更為久遠,也更具戰略深遠性。中荷關係,在中歐關係中就蘊含著這種敦厚的義的元素。且不說荷蘭人400多年前就和中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建立了密切的經貿聯繫,就是現在的“風車之國”也從明代青花瓷中得到啟發,製作出中西合璧的荷蘭青花瓷——代爾夫特藍瓷。據說,這種藍瓷的明代風格,比中國景德鎮做的還要地道。

  中國曾經流行的描寫唐代狄仁傑破案的《狄公案》,乃出自荷蘭漢學家高羅佩之手。更有趣的,豌豆在中國稱作“荷蘭豆”,在荷蘭卻被成為“中國豆”。中荷之間,因為文化吸引而經貿合作,是國家間軟硬實力相濡以沫的合作,關係持久而更能求同存異消解互疑。
 
  中歐關係在深化,中荷合作是典範。
 
  作者為中國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來源:2014年03月29日聯合早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