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父母成數字時代“新文盲”

http://www.CRNTT.com   2014-04-04 11:31:11  


 
  廣州市少工委發布的《2013年廣州少先隊員媒介素養調研報告》顯示,30.5%的小學生和21.2%的小學生分別在平板電腦和手機上使用QQ和微博等社交媒體,58.1%的小學生“刷微博”,55.1%的小學生“開微信”。相比之下,無數中老年家長卻在新生事物面前“競折腰”。即使是在大學生稀缺年代曾經接受高等教育的“天之驕子”,倘若不跟緊潮流,也可能在進入“知天命”之年淪為數字時代下新的“文盲”。

  “我爸媽習慣了傳統生活方式,對諸如電腦、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毫無興趣。”正在北京讀研的張同學每次回家並不需要回答父母有關數字生活的“十萬個為什麼”。另一位伍姓同學家裡的情況正好相反,她笑稱自己竟然是家裡最晚學會使用無線網絡的人,老爸老媽緊緊跟隨數字時代的步伐,各種潮物都願意率先嘗試。家裡早已購置了3D電視,爸爸的手機也頻頻更換新款,至於熟練掌握各種應用軟件,例如社交工具和視頻客戶端的操作,對於伍同學的父母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

  不過與此相比,較為普遍的現象是,多數中年家長受阻於入門緩慢,但是他們的接受態度比較積極,一旦掌握,便也樂在其中。

  把智能手機說成“泥鰍”的趙先生用上了兒子給買來的新手機後發現,與以前的手機相比,新手機屏幕大、字體清晰是顯而易見的優勢。自從學會使用天氣預報等應用,他的生活和資訊都方便和豐富了起來。

  付同學的母親學習微信,從註冊到發送語音信息,經歷了一次女兒、兒子為保證耐心“輪班上崗”講解的艱難過程。現在付媽媽作為熟練掌握微信的小區“第一人”,已經開始教廣場舞的同伴們一起使用。據付同學描述,媽媽經常在微信中與鄰居朋友討論哪裡的菜便宜、哪裡有打折信息,以前打電話挨家挨戶通知廣場舞排練時間的舉動,也演變成在微信裡“吼一聲”。

子女缺乏耐心 父母知難而退

  數字時代,人生閱歷豐富的父母在高科技浪潮的席捲下摔倒,作為子女,你該怎麼扶?

  “手繪微信教程”爆紅網絡之後,許多網友稱“自慚形穢”、“打臉”,紛紛留言反思自己的不足,坦言對教父母使用新生事物極度缺乏耐心,情緒的小火苗“一點就著”。

  一個天津網友說:“從手機開機到連上無線網絡、再到申請郵箱,我一步步講,結果都還沒來得及教老媽怎麼註冊,我就已經崩潰了。”某廣西網友跟帖稱,自己跟越親近的人說話越愛發脾氣,之後便陷入愧疚,但是下次還是同樣狀況的新輪回。

  剛工作不久的陳小姐想出了一個解決的辦法。她笑稱,為避免至親之間交流耐心不足,她們家採取“交叉授課法”,“我負責把我大姨教會,我大姨家孩子負責把我媽教會”。

  另一方面,儘管面臨數字生活帶來的陌生與惶恐,大多數家長在看到孩子皺起的眉頭後主動選擇知難而退,不忍心給子女添麻煩。

  筆者隨機採訪北大、清華等幾個高校宿舍的同學,大家都稱不知道爸媽是怎麼學會使用微信的,但是在學會之後,時常會接到爸媽的語音信息,或是在朋友圈裡的“點贊”。

  值得深思的是,有不少家長選擇“求助”子女外的其他人。就讀於軟件開發專業的陸同學說,老爸的微信賬號雖然是他幫著註冊的,但之後爸爸拿著手機主動說去單位學。

  從事貨物運輸調配的馮阿姨稱,自己選擇買某個牌子的智能手機,完全是因為專賣店的銷售跟她承諾只要“用著有困難,隨時過來問”。馮阿姨用著感覺很踏實,經常去專賣店讓工作人員幫著下應用,並現場學會了回去跟女兒聯繫。馮阿姨的女兒在廣州高校讀書,但馮阿姨“怕打擾到她學習,也怕她煩,手機不明白的事兒都問同事或者店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