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城市發展的七個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14-04-14 10:22:37  


 
  這三件工作可以說是城鎮化規劃的現實抓手,也是城鎮化改革發展最緊迫的問題。這三件主要工作,最早是在去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今年李克強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又專門論述,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具有的可操作性。

  在推進城鎮化轉型中,這三件工作是量變,也是質變。說它的量變,是因為三件工作關乎到“三個1億人”的城鎮化問題,也即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所謂質變,是指這“三個1億人”的問題如何順利解決好,中國城鎮化就從本質內涵上發生了重要的變化,人口“半城鎮化”的問題有明顯緩解,城鎮化人口的居住和其他生活質量有重大改善,城鎮化區域不協調的現象有根本的調整。

  四項戰略任務即農民工市民化、城市布局形態優化、城市可持續發展與城市提升、城鄉發展一體化。這四項任務是中國特色城鎮化發展的四個主要維度: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是人的維度,城市布局形態是從載體也就是形的維度;城市可持續發展是時間軸的角度,城鄉發展是空間軸的角度。

  五大目標是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內涵所在,也就是: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值得關注的是,這五大目標是一個偏“軟性”的目標描述,特別是將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等列入目標體系,這對於未來的城市規劃、建設、發展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有了這個目標,城市建設發展將更多地朝著“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去邁進。

  六項改革措施是指新型城鎮化發展,必然要突破舊的體制機制的束縛。這個意義上,新型城鎮化主要不是造城,不是城市建設,首先它是一場綜合的、全面的、深刻的體制機制的變革。

  按照規劃,新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體制機制的重塑與再造有幾下特點:一是重在制度頂層設計,二是充分尊重市場規律,三是統籌推進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財稅金融、城鎮住房、行政管理、生態環境等六大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體制機制改革,最終形成有利於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制度環境。

  城市發展的七個主要趨勢

  文章指出,展望2020年,在新型城鎮化規劃的指引下,城鎮化發展可能出現以下趨勢。

  一是大城市的數目將有所增加。目前,建制鎮和小城市的落戶條件在不少地方已經放開,但其自身的吸引力相對較小。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受到嚴格限制。

  未來一段時間,隨著有序放開人口50萬至100萬的城市落戶限制,合理放開城區人口100萬—3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確定城區人口300萬—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中國將會出現更多的大城市。

  其二,城市發展的群、帶形態更加明顯。東部地區京津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在素質上有明顯提升,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的位置將有所提高。中西部地區成渝、中原、長江中游、哈長等城市群將會獲得更多政策和市場力量的支持。

  長江經濟帶東有長三角城市群作為龍頭,中有長江中游城市群支撐作主幹,西有成渝城市群舞起龍尾,作用更加凸顯。依托陸橋節點城市和城市群構建的絲綢之路,在推動與中亞和整個歐亞大陸的區域大合作中將發揮戰略作用。

  其三,一批特大型小城鎮有望獲得市級管理權限。目前建制鎮的數量已從1978年的2173個增加到20113個。小城鎮發展的最大特點是出現了高度分化的現象。對於這些已經存在的小城鎮,重要的引領方向是採取差異化的政策。對於人口多、經濟實力強的鎮,應賦予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管理權。預計東部一批人口達到10萬、20萬以上的特大型小城鎮可以變市,使其名實相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