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顧頡剛日記中的饑荒:家禽親食其子

http://www.CRNTT.com   2014-05-10 10:39:28  


 
其次是賣古董:

  五四年由蘇攜來之先父所遺瓷器約二十件,初以為色澤鮮美、刻畫精工,可資雅玩,近來為高級飯菜所誘,入不敷出,因請陳萬里代為介紹於韵古齋,期得善價,不料今日施君來,謂皆是近數十年中仿制,僅可售與國際友人,無一可送至博物館者,代價僅八十餘元耳,為之氣索。(1961年6月24日)

  幸好還有國家補貼。1960年10月1日張靜秋給顧頡剛的信,“政府對高幹和高級知識分子的供應從8月起每月4斤肉、3斤蛋、2斤糖、2條香煙,保證無缺。所裡昨天也送來豬肉、牛肉、美酒、蜂蜜、香油等。”但從顧頡剛此後的日記看,這樣的補助待遇並沒有持續下去。

海拉爾暢啖

  賣古書古物、出外就餐,以及政府補助都不足解決吃食問題,因為整個大環境並沒有根本好轉。真正對顧頡剛紓解燃眉之急的還是1961年7月4日-8月7日的海拉爾休養,妻子張靜秋也隨其前往。海拉爾“魚肉供應豐富”,能夠補充災荒消耗。1961年7月8日顧頡剛與當地官員共進晚餐,“今晚所食有扒犴鼻、飛龍絲,為他處所未有,飛龍絲為雉類。據估計,一桌菜大約百五十元。” 良好的飲食都勾起了顧頡剛的舊夢,“今晚吃手抓羊肉三塊,作一暢啖,亦溫廿餘年前之舊夢”。(1961年7月15日)以前是吃不飽飯而浮腫,現在是吃得太飽而身體不適,“予近日又患便秘,想以食羊肉較多之故。”(1961年7月12日)

  海拉爾當地政府如此招待顧頡剛們並非海拉爾供應非常充分,只是作為“特殊人物”的顧頡剛們享受了“特殊待遇”,顧頡剛不禁感嘆“此行口福太好了”:

  在海拉爾,不但牛肉、羊肉、牛乳、牛油供應多,且魚亦不少,我輩吃得大鯽魚,鮮美甚;又吃到蹄膀、四喜肉,大有家鄉風味。此行口福太好了。然海市供應亦緊張,我輩真特殊人物矣。

  自8月7日從海拉爾返回北京後,顧頡剛身體恢復不錯,由曾經瘦得老友都不認識,到“諸友見予,均謂氣色好,知海拉爾休養一月實能促進健康”。

為吃瘋狂

  從海拉爾回來,還是要面對吃不飽的現實。

  除了個人能想到的緩解饑餓的方法外,國家層面的措施亦在實行。首先是推廣代用食品,1960年11月10日譚震林副總理講若將橡子、玉米芯、玉米葉加工後就可充當糧食吃,並且也能提高營養,有計劃實施一段時間到1961年6月底可以見到效果,到那時困難會逐步減少。其次是政府推行“勞逸結合”的辦法,將城市人口遣散至農村,讓大家靜養生息:

  邇來各機關堅決執行“勞逸結合”辦法,減少開會,保證休息。(1960年12月1日)

  靜秋面、腳俱腫,說不定是營養太不良而勞動過度所致。聞近日人民如此者甚多,故黨與政府提倡“勞逸結合”甚亟。(1960年12月22日)

  物質的匱乏,必然使得有限的物質供給只能針對一小部分人,而且物價高昂,不是普通人所能承受得起的。顧頡剛的工資在當年算很高了,但入不敷出、捉襟見肘,時有發生:

  近日物價日高,所以然之故,物資供應缺乏,有力者紛紛出高價搶購,一也。自有高級菜、高級點心、高級糖果之後,農產物向之看齊,農產品價既高,工業成品價亦不得不隨之提高,二也。予每月工資三百四十五元,在同人中為高薪,而一經取到,十日便了,每月恒須七八百元,蓋房租、水、電一月須八十元,尹受、李勤工資一月須百元,雞蛋一月須百餘元,夥食一月須二百餘元,加上吃館子、酬應、煤炭、報刊、醫藥,一月至少七百元,竟有舊社會中過關之苦。(1961年11月13日)

  吃飽飯是人最基本的物質欲求,當想方設法還吃不上飯吃不飽飯成為現實,各種怪事奇事也就層出不窮,所謂“饑寒至身,不顧廉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