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

http://www.CRNTT.com   2014-07-11 14:46:43  


 
上世紀高校改革

  讓我先簡單敘述一下兩方面的事實。

  在19世紀,美國高等教育幾乎是常青藤一手遮天。而常青藤是當時的統治階層、即所謂盎格魯-薩克遜白人清教徒的私人俱樂部。這些富裕家庭先把子弟送進新英格蘭和紐約地區的幾所貴族寄宿學校,然後從那裡直接升入常青藤。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等如雷貫耳的名字,那時其實不過是地方學校。

  到19世紀末,有識之士開始了改革,其中帶頭的是哈佛校長Charles Eliot。他取消了入學考試中拉丁文、希臘文考試,因為這些古典文字只有貴族寄宿學校才教。這樣改變,使公立學校的平民子弟更有競爭力。到了20世紀20年代,常青藤開始逐漸引入SAT考試,嘗試有限的擇優錄取,而不僅僅是看門第。

  1933年,40歲的化學家James Bryant Conant就任哈佛校長,一直到1953年卸任。在這20年中,他一手把哈佛轉化為了現代大學。其中一個重要政策,就是推行獎學金制度,唯才是舉,把不成器的富家子弟踢走,把聰明的窮學生請進來。當時他有一個相當激進的觀點,稱政府有權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沒收他一次私有財產,即以剝奪性的遺產稅終止財富的繼承。此說曾引起萬貫家資的校友的抗議,甚至要逼他辭職。但他以自己的聲譽頂住壓力,在哈佛執行財富再分配:用富人的學費供應窮人讀書。事實證明,這是美國戰後高等教育制度的基石。

  戰後的《退伍軍人法案》,在這個基礎上更進一步,徹底重塑了美國的高等教育制度。根據這個法案,二戰的退伍兵,只要被相應的大學錄取,政府就支付其教育費用。於是,一些過去對常青藤連想也不敢想的下層子弟,拖家帶口地搬進了典雅的貴族校園(許多退伍兵已經成家生子)。這一度在常青藤引起恐慌。許多教授擔心這些“下九流”讓常青藤斯文掃地。但事實證明,這些草莽之士,恰恰是常青藤歷史上最好的學生。

  上世紀60年代,則是又一巨變。SAT在錄取中的分量越來越重要,幾乎成了美國的高考。許多上流社會的紈絝子弟進不來了。聰明的平民子弟大量湧入。接著是民權運動所促成的“種族平權”政策,大學錄取對黑人等少數族裔進行扶助,適當降低學術標準,讓多種族的學生進入校園。

  獎學金制度,也越來越發達。進入本世紀後,哈佛率先推行對家庭年收入在6.5萬美元以下的學生的免費政策(美國中等家庭年收入大致在5萬美元上下)。也就是說,這些學生不僅不繳學費,而且白吃白住,有的甚至還能拿到筆記本電腦。那些年收入在6.5萬-15萬美元的家庭,孩子上哈佛也只須貢獻家庭收入的10%。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等名校,也紛紛跟牌,推出了類似的政策。我們還需強調,這些學校對於弱勢學生並不僅僅是大筆砸錢了事,而是主動出擊,派人鎖定在高中裡的窮孩子,告訴他們有這樣的機會,鼓勵他們申請,並在錄取時適當降低分數等等的標準。

  這難道不是窮孩子的教育天堂嗎?所以,我沒有必要修改我過去的著作。所有這些,對中國的高等教育仍然有著巨大的借鑒價值。

  但是,Joseph Soares則讓我們看到了另一面。這一面同樣真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