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錢遜談儒:人與禽獸根本區別在兩字

http://www.CRNTT.com   2014-07-13 11:22:06  


錢遜:“義”和“群”這兩點是人和禽獸區別的根本所在,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所在。
  中評社北京7月12日訊/國學大師錢穆之子、清華大學教授錢遜先生日前在《明德講堂》作題為《儒學五大核心價值之“群”》的演講,他指出,為什麼把“義”和“群”這兩點特別提出來作為一個核心價值?根據就是:這兩點是人和禽獸區別的根本所在,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所在。
 
明德講堂第五期之二:人與禽獸根本區別在義群

  主講人:國學大師錢穆之子,清華大學教授錢遜先生

  第二點講群。群說的是個人和群體的關係。因為人是社會性的對吧,是生活在社會群體裡邊,所以個人和群體的關係這是我們任何一個人的人生中間回避不了的,也是事實上我們經常會去思考這個問題,而且是時時刻刻去處理的一個問題,人生的一個基本的問題,你怎麼處理個人和群體的關係。前面講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精神生命和物質生命的關係,這也是個基本的問題,個體和群體的關係也是一個。那麼儒家的觀點就是說要把個人和群體要能夠統一的考慮,你考慮個人的問題,不能夠脫離開群體,而是要把個體、個人作為群體的一分子,把個人的發展或者我們現在的講個人的價值,和整個群體的、它的發展聯繫起來,在群體的發展中間,來求個人發展,來實現個人的價值。這我在《論語》裡邊還沒找到直接的一個話,《論語》前面一個問題有一個“義以為上”,這裡我把它叫做“群己統一”,既不是只講個人脫離了群體講個人發展,也不是只講群體,說個人就完全服從群體,個人全可以不考慮,你怎麼把個人的發展,個人的價值和群體的發展統一起來,群己統一。

  當時孔子那個時候是一個亂世,亂世很自然就有一批隱者,看到社會這些亂象很不滿意,當然又覺得無能為力,也找不到出路無法改變,所以幹脆我就退隱山林。當時這些隱者對孔子那個時候,帶著弟子們四處奔走也不理解,然後就勸孔子的弟子說你們何必還跟著他到處奔走,還不如跟我們一起也做隱士,不是很自由自在嗎。這個話弟子告訴孔子以後,孔子說了一句話:“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這什麼意思?人是不能和鳥獸在一起生活的,“鳥獸不可與同群”,我不跟世上這些人在一起我跟誰在一起?說明人是不能脫離群體的。然後說“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如果天下太平我也不用到處奔走,正因為現在天下不太平,有很多不合理的事情,所以我就要四處奔走,這體現了一個什麼?體現了在孔子心裡邊,他自己對社會的責任是很自覺的。第一,人不能脫離社會,不能像隱士那樣獨善其身,自己躲起來了。第二,你還有這個責任,社會有問題,正因為有問題所以我更有責任出來奔走,我來能夠盡可能我想來改變這樣一個社會天下無道的現象,這是講對群體的自覺,講一個責任,有很多地方都講,出來做事這是人的一種責任、擔當。所以後儒就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一個精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