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石勇:反腐“深水區”的政治思維

http://www.CRNTT.com   2014-07-16 11:29:40  


 
  事實是,無論是否屬於民主政治,現代政治的一個特征,就是政治家們往往更注重意見世界。民意、輿論等,最能激起治理秩序的合法性焦慮,影響甚至決定著政治家們的政治權威以至權力。也因此,很有可能,政治家們追求的只是“事實上的政治認同”,不管什麼原因,大家認同我們就行了,而非“道德上的政治認同”,即的確大家認同我們既是一個事實,同時,也是在道德上應該、正當的,因為我們的制度、權力來源、治理能力值得他們這樣做。

  但“事實上的政治認同”可能僅僅是一種假象,也容易發生變化。治理秩序的深刻基礎,是“道德上的政治認同”。

  這意味著,在制度、權力來源、治理能力上,需要理性的依據,或者,需要哲學的思維。

  從現代政治理論上看,政治哲學家們把國家、政府建立在“社會契約”之上,是社會合作,以及大家的意志的產物,從而劃定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的邊界,並為制度賦予一種道德上的正當性。這並不僅僅是一種理論的虛構。確實,從歷史事實上看,並沒有什麼“社會契約”,可是大家組成社會,成立國家和政府,確實是有契約的,至少心理上是如此。“社會契約”只是對人們的心理契約在道德上的確認,並體現在制度上面。

  社會為什麼會出現道德潰敗?原因比較複雜。但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在社會契約相對缺乏下,和心理契約被破壞息息相關。

  一般而言,維繫一個社會的道德的必要條件,是制度本身具有道德上的正當性,以及社會的強勢群體講道德。前者是社會契約的制度化,後者是心理契約的社會期待。

  中國社會的傳統,由於缺乏社會契約的意識,所以只能靠強勢群體講道理來對全社會做出示範。儒家的一整套理論都在這樣做。道理是很簡單的,人們是一種對公平極為敏感的社會動物。強勢群體,尤其是權力者,占據了這個社會中較多的資源,他們理應對社會盡到更多的責任,包括道德上的示範。如果他們不講道德,不作為,甚至腐敗,對他們來說,無異於耍賴,帶頭破壞能夠維繫一個社會正常運轉的道德觀念。而對民眾來說,則無異於同時遭受到權力者的物質剝奪和精神傷害。

  這啟動了民眾的心理保護,為了防禦傷害,他們也不能再講道德;而吃虧的心態又啟動了攫取最大化利益的動機,於是,權力者的變壞把他們帶壞;但這樣做,他們又傷害了其他弱者,於是後者也不再講道德,相互傷害於是形成……社會的道德生態,就是這樣被敗壞的。

  我們為制度賦予了道德色彩,但在現實中,由於民眾缺乏政治參與,以及在某些官員的腐敗下,它往往淪為一種自我宣稱。制度的德性在權力不受約束和官員腐敗中受到巨大的挑戰。就此而言,反腐進入深水區後,踐行政治和法律層面的平等主義精神,其政治和社會功能是兌現和民眾的心理契約,讓全社會樹立對道德的信心,以及對執政黨的政治認同。

  但這仍然只是開始。在強力反腐時,政治家的目光,也可以同時放在制度德性的建構上,強化“道德上的政治認同”。

  題:反腐“深水區”的政治思維

  作者:石勇  來源:南風窗 日期:2014-07-04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