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陳星:簡論民進黨的路線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14-08-03 08:54:01  


 
二、民進黨“台獨”路線的困境

  民進黨的路線調整從性質上講屬於政黨的適應性轉型。從一般意義來說,政黨的功能無外乎主導或影響政治過程、表達和整合民眾利益、政治社會化、政治錄用與精英輸送、監督與完善政治運作等,不管這些功能的具體內涵如何,政黨要實現其功能都必須立足於社會現實制定和調整自己的路線與政策,這是政黨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如何針對已經變化了的政治情境推動路線轉型是民進黨必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從民進黨發展的歷史來看,兩岸政策調整處於民進黨路線調整的末端。很顯然民進黨主要關注的問題是島內問題,島內情勢及發展動向對其生存和發展來說至關重要。不過島內的發展路線調整相對簡單,原因在於,其一有選舉的推動,其二是在這些問題上的調整一般不會受到太多的意識形態牽絆,故而黨內在選舉有效性判斷的基礎上比較容易形成一致意見。相比較而言,兩岸政策、特別是“台獨”路線調整則因為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而困難重重,即便近年來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形成了對“台獨”路線的結構性壓力,但是民進黨“台獨”路線的調整仍是其路線調整中難度最高的部分。

  “台獨”路線是民進黨政治路線中已經“硬化”的部分。有學者認為“台獨”意識形態是民進黨與其他政黨進行區隔的根本特征。民進黨如果放棄了自己的“台獨”意識形態,必然會因為失去自己的政黨特色而喪失動員群眾的能力。因此,“台獨”是民進黨沉重但卻必需的歷史資產,不可能輕易拋棄。這種困境在2008年民進黨失去執政權以後更明顯地表現出來。陳孔立教授認為,民進黨如果堅持“深綠”路線,就可能守住基本盤,延續“台獨”的香火,繼續充當泛綠的盟主,但也就可能“長不大”。在國民黨當權的情況下,如果甘守“深綠”的基本盤,而不去爭取中間選民,則可能淪為長久的反對黨,難有再上台的機會。如果放棄“深綠”路線,走“中間路線”,就有可能爭取一部分中間選民的支持,增加一些選票,但他們卻舍不得,怕失去“核心價值”及失去“深綠”的基本盤。“台獨”路線的修改問題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不斷被提起,民進黨卻一直沒有做根本性調整。現在隨著兩岸關係基本結構的變化,路線調整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但是“台獨”路線的抵抗仍很頑強,民進黨內堅守“台獨”路線不願退縮者大有人在。

  “台獨”路線轉型的困境在於民進黨在相當長時期內將其作為基本政治訴求,並認為以“台獨”訴求為中心的意識形態動員是取得政治支持的重要原因。自從成立以來,民進黨“台獨”意識形態動員經歷了一個“發端→膨脹→邊際效用遞減”的過程。20世紀90年代是其發端階段,但是隨著民進黨的第一次轉型而被暫時壓制住了;民進黨上台以後“台獨”意識形態經歷了一個快速膨脹的時期,尤其以2005年以後為甚;民進黨下台後,“台獨”意識形態的效用開始遞減。這種情形的出現與民進黨進入體制內並逐漸演變成“內造化政黨”的過程相適應,是政治變遷的自然結果。從世界範圍內政黨政治的發展經驗來看,雖然每一個黨派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意識形態為其成立黨派的宗旨,但是大多數政黨在競選、執政過程中主要靠宣揚和推行自己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理念而不是抽象的意識形態,更遑論把這種意識形態作為首要訴求。民進黨在成立前後正值台灣政治變遷最為劇烈的時期,民眾的政治參與出現了爆炸性擴張,意識形態動員在這種高度狂熱的政治氛圍下非常容易成功。意識形態動員高度發展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政黨的利益表達和利益整合的功能,一般而言難以持久,隨著民主化的推進,意識形態動員的強度和有效性都會減弱。這種情形在西方被稱為“政黨政治危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