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56年中國戶口往事

http://www.CRNTT.com   2014-09-09 12:35:18  


 
“盲流”時代

  “剛才在那個候車室那乘警指著我鼻子叫我啥你知道不?”

  “叫啥?”

  “‘盲流’!你聽聽,還盲流呢,離流氓不遠了。”

  這是1990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小品《超生游擊隊》裡的台詞,多年以後,“盲流”一詞已經不再被年輕人們熟悉。所謂盲流,當年特指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流動者。計劃經濟時期,人的流動大多只有一個辦法—— 調動,但調動的前提是你要有穩定合法的職業,並且下一個單位願意接收你。各種出於個人意願進行的人口遷徙被認為是無組織,無計劃的盲目流動。

  改革開放後,農村的剩餘人口開始公開進入城市,尋求收入相對較高的工作機會。但是,政府並不鼓勵和贊揚這種流動,一部分人口流動就被稱為“盲流”。追根溯源,盲流一詞來自於1953年政務院《勸止農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以及在1953年至1958年間,中央政府及其有關職能部門發出的數個標題含有“盲目流入”和“盲目外流”的文件。待到盲流成為坊間熱詞時,已是1980年代。

  1984年4月6日,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1985年9月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2次會議批准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居民身份證制度開始實施。有媒體如此評論:“人不分城鄉均發身份證驗證身份,方便人口流動自由擇業。”

  盲流的出現,實際上說明牽絆國人流動的戶口制度被打開了一道門縫。1984年,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基本完成,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其中心環節是政企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增強企業活力。當城市搞活了,商品經濟生根發芽了,就需要吸納大量的勞動力。而中國廣大農村,擁有著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廉價勞動力。1991年的電視劇《外來妹》講述了那一個年代南下廣東外來務工者的故事。有資料顯示,進入1990年代當“民工潮”潮起之時,6000萬到7000萬農村戶口者外出打工,約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14.3%。

  由於戶口仍在那遠方的家裡,導致了春運成為一年一度人類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遷徙。

   作者:薑浩峰  2014-09-05 08:14:59 來源: 新民周刊(上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