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資中筠等:不好好分配財富會貽害子孫和社會

http://www.CRNTT.com   2014-10-13 16:27:32  


 
  任志強:阿拉善SEE會長
 
  最初的時候可能更多人出於同情,做了很多與企業發展相關的公益,為了宣傳企業的產品,為了宣傳企業的光彩,類似這樣的活動也做了一些,慢慢發展不足以滿足他們在日益發展過程當中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我們過去網上、微博上看到很多人求助,我得了白血病,我沒有那麼多錢,我們把這些捐助稱為是一種同情。這種同情在我們傳統的歷史中有很長很長的記錄。慢慢發現僅僅靠同情的救助是不夠的,於是我們有更多的變成了主動提出的一種關懷。但是這仍然不能擺脫我們僅僅是解決眼前的一些問題,而不能解決長遠的問題。更多地,我們想超越之後,變成對社會的一種推動。
 
  在佛經里也有這種說法,至少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可能就是同情、關懷。第二個層次可能就是推動社會,第三個層次可能就是超越自我。
 
  我們越來越多地發現,中國到目前為止已經到了企業家發展到一定程度不再為生死而搏鬥的時候,開始更多是超越自我。越來越多的企業家不僅僅是討論說我給誰捐助,而是考慮如何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社會的改革。
 
  比如說我們阿拉善SEE,最初建立的時候北京每年有將近兩個月左右的沙塵暴,一些企業家覺得要治理沙塵暴,跑到阿拉善沙漠直接進入北京的源頭開始治沙。那時候沙漠大概每年以40公里的速度向賀蘭山躍進,現在已經基本上治住了。
 
  也許僅僅是從治沙開始,結果不僅僅是治沙,考慮治沙以外、考慮環保問題,要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留下碧水藍天的問題。
 
   從我們的企業家人群中也可以看到,早期的時候可能是以北京的為主,因為他們是直接的受害者。但成立的時候突然發現有全國不同地區也包括台灣的很多企業家,新加坡的企業家等等都參與到SEE的沙漠治理活動中。
 
  再後來,我們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家,他們都和阿拉善沒有最直接的關係,或者是他們不是阿拉善沙漠地區的受害者。他們之所以參與是希望以此來改變整個社會,讓我們對環境更多的關注。通過對環境的關注和對環境的改造,讓整個國家不再被污染所侵害,為我們子孫後代留下一個更一個美好的未來。
 
  這樣的一個發展過程,並不是一個完全平平坦坦走過來的過程。我們在第一次理事會選舉過程當中,就出現了劉曉光作為發起人提名名單被否定的情況,為什麼?因為我們想在SEE整個環保治理的過程中,組織也要具備推動社會改造的先進性。一是大家應用羅伯特意識規則來進行公開選舉,一人一票等等,為什麼這個基金可以說公開透明,就是因為在這樣一個社會共同監督下和每人一票的監督下,迫使他不管誰來當選你都只能是付出,而絕不是索取。
 
  在傳統的同情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可笑的事情,很多人可能為了救災付了很多錢,但是很奇怪的他們卻忽略了在他們身邊的人甚至於他們的家人。如果我們能夠社會給予更多的愛的時候,一個基礎是,你首先要對你身邊的人給予最充分的關注和愛。
 
  按道理說企業家的善從哪來?首先從你的身邊開始,從你的企業開始。而我們的阿拉善如果要做環保,就會要求我們的所有企業,你從企業開始做起。比如說我們有綠色產業鏈,就要求在所有的會員中推廣綠色產業鏈,使你每一個企業從頭到尾的過程中,從原材料的採購一直到生成產品,然後產品向市場提供服務都是一個環保的過程。
 
  所以在阿拉善的300多會員中,有大量的環保企業,他們生產的環保的產品就是想從根上開始。我們所提到的對你身邊人給予關懷,在企業的內部你首先要做到你是環保的。不能說在外面我花錢去做環保,避免社會的污染。可是我企業在內部進行生產過程當中確實排放大量的不良氣體,造成了大量的污染。
 
  企業家首先要做到在我的企業生產範圍之內,要做到不能有大量的污染,同樣我要做到遵紀守法,更同樣我要保護我的員工,然後我不要產生社會的負面影響。再加上我要為社會提供更多的能力和責任。
 
  在這樣的發展過程當中,我想這個路從美國到中國都是同樣的。如果當一個人富起來的時候,更多人討論的首先是國外用宗教方式說你要向善。中國的傳統也是人心向善的,但是善有很多種,我們的發展過程當中更需要的是企業家在整個社會的發展過程當中你在任何一個環境,任何一個條件下都要提出我能不能推動和改變這個社會。
 
  如果僅僅是我們同情某一個人,你卻不能把他從痛苦中解救出來,這種同情是無效的。我們必須要改變這個社會,改變這個制度,因此企業家在整個鏈條中就承擔了更多更多的責任。因為只有我們才能推動和改造這個社會。如果所有的企業都共同去做環保的事情,那麼造成社會污染和環境污染的情況可能就沒有源頭,這樣就從根本上解決環保問題。
 
  如果說做慈善也一樣,任何存在和公益之間都是從我做起一直到影響整個社會。就像SEE,我們把一部分主要精力集中在阿拉善地區的之上,我們同時拿出約50%的精力用於在全國各地去組織環保工作。這樣才能把我們整個鏈條更完善的去組織起來,讓整個社會都能感覺到我們的存在。
 
  企業家為什麼做公益實際上一直是有一個爭議的話題,比爾蓋茨和巴菲特曾經在美國有一個專門的討論,變成一本書,這本書翻譯過來中文名字《從貪婪到慈善》,恰恰講的就是企業家在最初的時候可能是一種貪婪,需要從生產鏈條中榨取更多的利潤。但是慢慢慢慢最後轉化成變成一種公益和慈善。就是還原於把財富分配過程當中獲取來的財富重新轉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一種財富,而這個財富可以讓所有人共享。
 
  也許中國經濟還沒有發展到那一步,但是在這個發展過程當中,恰恰是一步一步這樣走過來的。他們剛才說也許我們相當於是100年以前的美國的發展階段,其實我們的企業還不成熟,真正的企業發展只有30年的時間,改革開放以後的後30年。改革開放初期我們主要是以農村承包制的改革為主,特別是92年以後,小平南巡講話之後才有企業和市場經濟制度的存在,才有更多越來越富起來的企業家。
 
  所以我們更需要所有的企業家都參與到社會的關愛中,以推動(彌補)我們整個國家在各個方面的缺陷。過去我們採取是國家財政撥款體系的辦法,今天我們看到國家越來越多的不能把社會都包起來。最近我們看到李克強總理特別批准了成立一個緊急情況下的急救機制,說明靠過去那種財政撥款體系和分配體系是無法兼顧到社會發展中必然出現的一些缺陷。
 
  公益組織是用社會的辦法彌補這些,儘管我們還不太支持和允許我們公益組織大規模和快速進行發展,但是我想如果我們能夠更多的彌補在整個社會進步過程當中缺陷的時候,我們會被社會所承認,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揮出更多的作用,為整個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