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戰略全局研判中國經濟新常態

http://www.CRNTT.com   2014-10-17 09:01:44  


 
  新常態經濟是全方位轉型升級的經濟

  文章分析,整體上看,新常態經濟包含著經濟增長速度轉換、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動力變化、資源配置方式轉換、經濟福祉包容共享等全方位轉型升級在內的豐富內涵和特征。

  一是增長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轉換。從近十年看,2003年到2007年,中國經濟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回落到一位數增長,而2012年和2013年進一步回落到7.7%的年增長率。根據國家統計局最近公布的數據,2014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4%,經濟增速進一步呈現出回穩態勢。經濟增速回落是一個經濟體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後的普遍規律,二戰後的日本、德國、韓國等一些成功追趕型國家,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歷了高速之後,無一例外都出現了增速的回落。我們必須理性對待經濟速度的“換擋期”,用“平常心”對待中高速增長新常態。

  二是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產業結構主要位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比較利益較低。2013年,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今年上半年,這一比例攀升至46.6%,這是非常好的結構優化跡象。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已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為加快實現健康中國、養老中國、寬帶中國等目標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今後,通過大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等產業的發展,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逐步化解產能過剩風險等舉措,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打造“中國效益”。

  三是增長動力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過去30多年中國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的經濟發展路子,目前依靠要素驅動的經濟高速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面對世界科技創新和產業革命的新一輪浪潮,面對企業主動轉型、創新意願的明顯加強,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正逐步發生轉換。統計數據表明,2013年中國全要素生產率水平是1978年的近3倍,這是由體制改革、技術進步、結構優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中國經濟正逐步轉換增長動力,逐漸轉入創新驅動型的新常態經濟,打造“中國質量”,真正實現增長速度“下台階”,增長質量“上台階”。

  四是資源配置由市場起基礎性作用向起決定性作用轉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體現了我們黨對市場經濟規律認識的一次質的升華。在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新常態下,政府不搞強刺激、大調整,主要通過轉變職能、簡政放權、減稅讓利等途徑,將資源配置的決定權限交給市場,不斷增強經濟內生動力,並通過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等方式來彌補“市場失靈”。

  五是經濟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轉換。近年來,中國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城鄉收入差距縮小態勢開始顯現,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有所提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的進展。隨著中國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加快推進,由城鄉二元結構向一元結構轉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正在加快形成。此外,區域增長格局與協調發展正發生重大而可喜的變化。新常態下,經濟福祉逐步走向包容共享型將是長期趨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